【原文】
及至始皇,奋六世之余烈[1],振长策而御宇内[2],吞二周而亡诸侯[3],履至尊而制六合[4],执敲扑以鞭笞天下[5],威振四海。南取百越之地[6],以为桂林、象郡[7];百越之君,俯首系颈[8],委命下吏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[9],却匈奴七百余里,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,士不敢弯弓而报怨[10]。于是废先王之道,燔百家之言[11],以愚黔首[12]。隳名城[13],杀豪俊[14],收天下之兵[15],聚之咸阳[16],销锋
[17],铸以为金人十二[18],以弱天下之民。然后践华为城[19],因河为池,据亿丈之城,临不测之溪以为固[20]。良将劲弩,守要害之处;信臣精卒,陈利兵而谁何[21]。天下已定,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。
【注释】
[1]六世:指秦孝公、惠文王、武王、昭襄王、孝文王、庄襄王。烈:功业。
[2]策:鞭。御:驾驭。
[3]二周:西周君和东周君。东周末年,周王室所辖地区一分为二,分别被周天子属下的两个大贵族控制,一个以巩县(今河南巩义)为中心,称“东周君”,一个以王城(今河南洛阳)为中心,称“西周君”。西周君灭亡于前255年,为秦昭王时。东周君灭亡于前249年,为庄襄王时。此皆系于秦始皇时,不确。
[4]至尊:天子。六合:天地四方。与宇内、天下义同。
[5]敲扑:都是木杖之类的刑具,短的叫敲,长的叫扑。这里喻指秦朝之严刑峻法。鞭笞:鞭打。这里指秦朝奴役天下。
[6]百越:古代越族种类繁多,故称百越。古越族散居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[7]桂林:郡名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。象郡:郡名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。
[8]系颈:颈上系绳,表示投降屈服。
[9]蒙恬(tián):秦国名将。蕃篱:篱笆。这里指边疆的屏障。蕃,通“藩”。《新书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均作“藩”。
[10]士:指胡人的士卒。
[11]燔(fán):焚烧。《新书》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汉书》作“焚”。百家之言:指诸子百家各种学派的著作。
[12]黔首:百姓。
[13]隳(huī):毁坏。《新书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均作“堕”。
[14]豪俊:豪杰之士。《新书》作“豪杰”。
[15]兵:兵器。
[16]咸阳:秦的故都,在今陕西咸阳。
[17]
(dí):通“镝”,箭头。《新书》作“镝”。
[18]金人:即铜人。
[19]华:指西岳华山,以险峻著称。
[20]溪:此指黄河。《新书》作“渊”,《汉书》作“川”。
[21]何:问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·集解》:“如淳曰:‘何,犹问也。’”
【翻译】
到了秦始皇,大大发展了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,挥动长鞭来驾驭天下,吞并了东周和西周,消灭了各国诸侯,登上了天子的宝座,控制着整个天下,用严刑峻法奴役天下的人民,威势震慑四海。向南夺取了百越许多部落的土地,来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;百越部落的首领,低着头用绳索套在脖子上表示降服,把性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掌握。秦始皇又派遣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作为防守边疆的屏障,把匈奴驱退了七百多里,致使胡人不敢南下放牧马群,胡兵也不敢张弓搭箭来报仇雪恨。于是秦始皇又废弃了古代明王的治国之道,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,以此使老百姓愚昧无知。毁坏名城,杀戮豪杰,收集天下的兵器,集中到咸阳,熔化刀剑和箭头,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,用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。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墙,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,据守华山这座亿丈之高的城墙,下临黄河这条深不可测的护城河,以此作为守卫帝都的险固。良将手持强劲的机弩,防守要害的地方;忠信的大臣率领精兵,摆列着锋利的武器盘问过往行人。天下已经平定,在秦始皇的心目中,自以为关中的坚固,如千里铜铸的城墙,将是子子孙孙万世称帝的基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