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袁太尉 从驾[1]淑
宫庙礼哀敬[2],枌邑道严玄[3]。
恭洁由明祀[4],肃驾在祈年[5]。
诏徒登季月[6],戒凤藻行川[7]。
云旆象汉徙[8],宸网拟星悬[9]。
朱棹丽寒渚[10],金
映秋山[11]。
羽卫蔼流景[12],彩吹震沉渊[13]。
辩诗测京国[14],履籍鉴都廛[15]。
甿谣响玉律[16],邑颂被丹弦[17]。
文轸薄桂海[18],声教烛冰天[19]。
和惠颁上笏[20],恩渥浃下筵[21]。
幸侍观洛后[22],岂慕巡河前[23]。
服义方无沫[24],展歌殊未宣[25]。
【注释】
[1]从驾:于光华《重订文选集评》引孙月峰语曰:“太尉原诗不传。此作点景严密,似颜光禄,若袁《白马》等,固犹有跌宕气。”吕向注:“为御史中丞时,从宋高祖拜庙并祭南郊之作。”盖亦释“从驾”之本事也。
[2]宫庙:祖庙,天子、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。礼:按礼法祭祀。哀敬:尽哀致敬。
[3]枌(fén)邑:汉高祖为丰之枌榆乡人,初起兵时祷于枌榆社。事见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。张铣注:“汉丰邑有枌社,宋汉之子孙故祭。”故知刘宋之君亦以枌榆为祖庙而祭。道:神道,即墓道。严玄:肃穆而幽远。玄,幽远。
[4]恭洁由明祀:意为肃敬、洁净地经历了对神明的祭祀。恭,肃敬。指祭祀时的态度。洁,洁净。指祭祀所用的祭物。由,经历。明祀,神明之祀。此处神明指天地之神。
[5]肃驾:君主恭敬地驾临。肃,恭敬。驾,总称帝王车乘。祈年:祈祷丰年。
[6]诏徒:下诏告示众官。徒,徒众。登:登程。季月: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末一月都称季月。此指秋九月。
[7]戒凤:戒备森严之凤凰宫车。凤,凤凰车,为帝王所乘之车。《通志·天子车辂》:“大驾则御凤凰车,以金根车为副。”藻:文采。行川:所行之平野。川,平野。
[8]云旆(pèi):侍从队伍之旗帜多如云。旆,旗帜的总称。汉:云汉,天河。徙:移动。
[9]宸网:天子车盖上珠玉连缀如网。宸,北极星所在为宸,后借用为帝王所居,又引申为王位、帝王的代称。拟:如,像。星悬:天星悬空。
[10]棹:划船拨水之具,状如桨,以红漆涂之,故称朱棹。丽:与下句之“映”相对,皆为映照之意。
[11]金
(zōng):金饰之马冠。“秋山”与上句之“寒渚”,皆为所游之处。
[12]羽卫:负羽侍卫,即仪仗队。蔼:映。流景:流动的日光。
[13]彩吹:穿彩衣的乐工吹奏笙、箫类乐器。渊:深渊。
[14]辩诗:分辨解析所陈之诗。李善注引《礼记》:“天子五年一巡狩,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。”测京国:考察国都之民风。
[15]履籍:君主履行耕藉之礼。籍,藉田,帝王亲耕之田。历代至孟春皆有耕藉之礼,以示重农。其礼先由皇帝亲耕,按犁三推三反,群臣以次耕,王公五等诸侯五推五反,公卿大夫七推七反,士九推九反,末由藉田令率其属耕毕。详见《礼记·月令》之“孟春之月”,《宋书·礼志》。鉴:明断。都廛(chán):京城中之集市。廛,市集。
[16]甿谣响玉律:意为加工收集来的民谣,使之符合玉律的声调。甿谣,乡村民谣。甿,古指村民。响,声调。玉律,玉制的标准定音器。
[17]邑颂:都市的颂歌。被丹弦:用琴瑟来演奏。丹弦,红色的琴瑟。
[18]文轸:此指书同文,车同轨,国家统一。薄:近。桂海:南海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外薄四海。”孔安国注:“薄,迫也。言至海也。南海有桂,故之桂海。”
[19]声教:声威与教化。烛:照,此处意为影响及于。冰天:严寒的地方。此指北方。
[20]和惠:君主宽和的恩惠。颁:分赏。上笏:大夫之爵。
[21]恩渥(wò):君主恩赐优厚。浃:滋润。下筵:小臣。
[22]幸:有幸。侍:侍奉君主,即从驾。观洛:游览洛水。洛水即洛河。
[23]巡河前:前代君王巡视河洛。前代君王指天乙(即成汤,殷王朝的立国者)、虞舜。李善注引《尚书中候》曰:“天乙在亳,东观乎洛,黄鱼双跃,出跻于坛,化为黑玉。”又引《孝经钩命决》曰:“舜即位,巡省中河,录图授文。”
[24]服义:奉行君主之仁义。无沫:不尽不止。沫,竭,终止。
[25]展歌:即作诗。展,陈述。殊未宣:还不能显示出君王的仁德仁政。宣,显示。
【翻译】
祖庙的祭祀,至敬至哀,尽合祭典;枌榆的墓道肃穆幽远。
祭祀神明,始终肃敬净洁;君王恭敬地降临,为的是祈祷丰年。
秋九月下诏登程,跟从的是众官群贤;彩色散满平野,君王的凤凰车戒备森严。
旗帜多如浮云,仿佛是银河移动;君王的车盖上珠玉连缀如网,仿佛长夜星悬。
红漆的划桨与清寒的沙洲映衬,色泽更艳;金饰马冠与秋山相衬,黄白相间。
流动的日光照耀着负羽的侍卫;彩衣的乐工吹奏笙箫,震动深渊。
君王巡幸,考察民风,把陈诗析辨;履行耕藉之礼,君王将市集的民情调研。
收集民谣,使之符合玉律的声调;都市的颂歌,用红色的琴瑟奏演。
书同文,车同轨,国度已达南海之边;声威教化,影响于北方的雪地冰天。
君主宽和的恩惠,分赏于达官贵胄;君主优厚的恩赐,给小臣滋润非浅。
有幸从驾,随君王将洛水游遍;难道对前代君王的巡河,还会生羡。
奉行君王的仁义之道,不尽不止;咏写此诗,君王的仁德善政乃未尽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