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皇甫士安

皇甫谧(215—282),原名静,字士安,自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宁夏固原)人。西晋名儒、文学家。少不好学,游荡无度,后为叔母所教,始立志勤学,博览群籍。后得风痹疾,仍手不释卷,时人谓之“书淫”。魏末,郡举孝廉,相国征召,皆不行。入晋,武帝屡下诏敦逼,先后召为太子中庶子、议郎、著作郎,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,皆以疾辞,竟终身不仕。名高当世,挚虞等皆出其门下。所著诗、赋、诔、颂等甚多,又著有《帝王世纪》《年历》和《高士》《逸士》《列女》等传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集二卷,已佚。

三都赋序一首

左思《三都赋》是西晋大赋的名篇。“三都”指魏都邺城、蜀都成都和吴都建业。此赋写作时间据说长达十年,以内容丰博与辞藻宏丽见《晋书·左思传》)。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注引《左思别传》则认为并无此事,《晋书·左思传》说左思在写《三都赋》前,曾“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”,而张载去蜀及返洛的时间,已在皇甫谧死后,这也给这篇序的著者问题留下了疑问。曹道衡根据“《世说》注所引《蜀都赋》文字,有今本所无者”的情况,认为“可能是作者在十年中屡易其稿,由皇甫谧作序的是他的初稿,而今本是后来所改”(见《汉魏六朝辞赋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),有一定道理。序文称颂了《三都赋》的成就,论述了辞赋源流,概括了赋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,是晋代值得重视的论赋之作。

自夏殷以前,其文隐没,靡得而详焉。周监二代,文质之体,百世可知。故孔子采万国之风,正雅颂之名,集而谓之诗。诗人之作,杂有赋体。子夏序诗曰:“一曰风,二曰赋。”故知赋者,古诗之流也。至于战国,王道陵迟,风雅寝顿,于是贤人失志,辞赋作焉。是以孙卿、屈原之属,遗文炳然,辞义可观。存其所感,咸有古诗之意;皆因文以寄其心,托理以全其制,赋之首也。及宋玉之徒,淫文放发,言过于实,夸竞之兴,体失之渐,风雅之则,于是乎乖。逮汉贾谊,颇节之以礼。自时厥后,缀文之士,不率典言,并务恢张。其文博诞空类,大者罩天地之表,细者入毫纤之内;虽充车联驷,不足以载;广夏接榱,不容以居也。其中高者,至如相如《上林》,扬雄《甘泉》,班固《两都》,张衡《二京》,马融《广成》,王生《灵光》,初极宏侈之辞,终以约简之制,焕乎有文,蔚尔鳞集,皆近代辞赋之伟也。若夫土有常产,俗有旧风,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而长卿之俦,过以非方之物,寄以中域;虚张异类,托有于无;祖构之士,雷同影附;流宕忘反,非一时也。

在夏商以前,其文隐灭埋没,不能得知其详细情况。周朝借鉴了夏、商两代的成就,产生了文采与质朴兼具的文体,这是百代以后的人们都可以知道的。所以孔子采集各个国家的民间歌谣,辨正了雅、颂的名分,将它们汇集起来叫《诗》。诗人的作品,杂有赋这种文体。子夏在为《诗》写的序中说:“一是风,二是赋。”所以可以知道赋是古诗的支流...

  • 1页3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