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甫谧(215—282),原名静,字士安,自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宁夏固原)人。西晋名儒、文学家。少不好学,游荡无度,后为叔母所教,始立志勤学,博览群籍。后得风痹疾,仍手不释卷,时人谓之“书淫”。魏末,郡举孝廉,相国征召,皆不行。入晋,武帝屡下诏敦逼,先后召为太子中庶子、议郎、著作郎,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,皆以疾辞,竟终身不仕。名高当世,挚虞等皆出其门下。所著诗、赋、诔、颂等甚多,又著有《帝王世纪》《年历》和《高士》《逸士》《列女》等传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集二卷,已佚。
三都赋序一首
左思《三都赋》是西晋大赋的名篇。“三都”指魏都邺城、蜀都成都和吴都建业。此赋写作时间据说长达十年,以内容丰博与辞藻宏丽见《晋书·左思传》)。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注引《左思别传》则认为并无此事,《晋书·左思传》说左思在写《三都赋》前,曾“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”,而张载去蜀及返洛的时间,已在皇甫谧死后,这也给这篇序的著者问题留下了疑问。曹道衡根据“《世说》注所引《蜀都赋》文字,有今本所无者”的情况,认为“可能是作者在十年中屡易其稿,由皇甫谧作序的是他的初稿,而今本是后来所改”(见《汉魏六朝辞赋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),有一定道理。序文称颂了《三都赋》的成就,论述了辞赋源流,概括了赋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,是晋代值得重视的论赋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