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玄丰乱内,钦诞寇外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。咸黜异图,用融前烈。然后推毂锺邓,长驱庸蜀,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,名器崇于周公,权制严于伊尹。至于世祖,遂享皇极。正位居体,重言慎法,仁以厚下,俭以足用,和而不弛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,四海悦劝矣。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,腹心不同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。泛舟三峡,介马桂阳,役不二时,江湘来同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,掩唐虞之旧域,班正朔于八荒。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

【原文】

玄丰乱内[1],钦诞寇外[2]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[3]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[4]。咸黜异图[5],用融前烈[6]。然后推毂锺邓[7],长驱庸蜀[8],三关电扫[9],刘禅入臣[10]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[11],名器崇于周公[12],权制严于伊尹[13]。至于世祖[14],遂享皇极[15]。正位居体[16],重言慎法[17],仁以厚下[18],俭以足用[19],和而不弛[20]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[21],四海悦劝矣[22]。聿修祖宗之志[23],思辑战国之苦[24],腹心不同[25]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[26]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[27]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[28]。泛舟三峡[29],介马桂阳[30],役不二时[31],江湘来同[32]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[33],掩唐虞之旧域[34],班正朔于八荒[35]。太康之中[36]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[37]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[38]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[39]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[40]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

【注释】

[1]玄丰乱内:玄,夏侯玄。丰,李丰。魏嘉平六年(254),中书令李丰等谋诛大将军司马师,以太常夏侯玄代司马师辅政。事泄,夏侯玄、李丰等皆诛灭三族。

[2]钦诞寇外:钦,文钦。诞,诸葛诞。魏正元二年(255),扬州刺史文钦、镇东将军毌丘俭在寿春(今安徽寿县)起兵,讨司马师,司马师率军讨伐,毌丘俭败死,文钦投吴。魏以诸葛诞镇寿春,两年后,诸葛诞起兵称臣于吴,司马昭挟魏主及太后率兵围寿春,次年城破,诸葛诞死。

[3]“潜谋”二句:指李丰、夏侯玄事。几,微。兆,显露。

[4]“淮浦”二句:此谓文钦、诸葛诞先后起兵寿春,却不能给京都地区以大的震动。淮浦,寿春地处淮河南岸。许,许昌,曹操挟汉献帝迁都于此。洛,洛阳,曹魏建都于此。

[5]黜:排除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咸黜不端。”异图:图谋不轨。

[6]融:明。前烈:先辈的功业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公刘克笃前烈。”

[7]推毂(gǔ):指委全权于带兵在外作战的将领。《汉书·冯唐传》:“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,跪而推毂,曰:‘ 玄丰乱内,钦诞寇外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。咸黜异图,用融前烈。然后推毂锺邓,长驱庸蜀,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,名器崇于周公,权制严于伊尹。至于世祖,遂享皇极。正位居体,重言慎法,仁以厚下,俭以足用,和而不弛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,四海悦劝矣。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,腹心不同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。泛舟三峡,介马桂阳,役不二时,江湘来同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,掩唐虞之旧域,班正朔于八荒。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 以内寡人制之, 玄丰乱内,钦诞寇外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。咸黜异图,用融前烈。然后推毂锺邓,长驱庸蜀,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,名器崇于周公,权制严于伊尹。至于世祖,遂享皇极。正位居体,重言慎法,仁以厚下,俭以足用,和而不弛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,四海悦劝矣。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,腹心不同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。泛舟三峡,介马桂阳,役不二时,江湘来同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,掩唐虞之旧域,班正朔于八荒。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 以外将军制之,军功爵赏,皆决于外,归而奏之。’”锺:锺会。邓:邓艾。魏景元四年(263),命邓艾、诸葛绪分路攻姜维,锺会进兵汉中。

[8]庸、蜀:皆古国名。曾随周武王讨纣。庸地约在今湖北竹山一带,蜀以成都为中心。

[9]三关:阳平关,在今陕西宁强,关与白马塞相对,为汉中屏障;江关,在今重庆奉节旁;白水关,在今四川广元白水镇一带,为古代陕、甘入蜀孔道。此处以三关泛指蜀汉要冲。

[10]刘禅:刘备之子,蜀汉后主,223—263年在位。邓艾军抵成都,刘禅出降,蜀汉亡,魏封为安乐公。

[11]备物之锡:即九锡,传说古代帝王尊隆大臣所给的九种礼器。礼器之名,说法不一。自王莽起,历魏晋南北朝,掌政大臣夺取政权、建立新朝前,都加九锡,成为例行公事。此指司马昭先后逼魏主封己为晋公、晋王,两加九锡。

[12]名器:爵号与车服。《春秋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惟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。”杜预注:“器,车服。名,爵号。”崇:高。

[13]权制:权柄。

[14]世祖:晋武帝司马炎庙号。

[15]皇极:皇帝之位。

[16]正位居体:语出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。正位,以正道居其位。居体,守礼。体,通“礼”。

[17]慎法:慎行法令。

[18]厚下:厚待民众。《周易·剥·象》:“上以厚下安宅。”

[19]俭以足用:语出《诗经·鲁颂· 玄丰乱内,钦诞寇外。潜谋虽密,而在几必兆;淮浦再扰,而许洛不震。咸黜异图,用融前烈。然后推毂锺邓,长驱庸蜀,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,天符人事,于是信矣。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,名器崇于周公,权制严于伊尹。至于世祖,遂享皇极。正位居体,重言慎法,仁以厚下,俭以足用,和而不弛,宽而能断。故民咏惟新,四海悦劝矣。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,腹心不同,公卿异议,而独纳羊祜之策,以从善为众。故至于咸宁之末,遂排群议而杖王、杜之决。泛舟三峡,介马桂阳,役不二时,江湘来同。夷吴蜀之垒垣,通二方之险塞,掩唐虞之旧域,班正朔于八荒。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。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,取资于道路,故于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之谚。虽太平未洽,亦足以明吏奉其法,民乐其生,百代之一时矣。 》之毛序。

[20]弛:废弛,放纵。

[21]惟新: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惟,语气助词。新,指气象一新。

[22]劝:勉,鼓舞。

[23]聿修: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聿修厥德。”聿,于是。修,修美。

[24]辑:缓和。战国之苦:此指汉末三国的长期战乱给民众带来的疾苦。

[25]腹心: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公侯腹心。”指出谋划策之臣。

[26]羊祜:晋初名将,官至征南大将军,曾缕析东吴弊政,上疏献速胜吴人之策。

[27]咸宁:晋武帝年号(275—280)。

[28]杖:倚仗。王:王濬,晋初名将。官至抚军大将军,曾率大军顺流自武昌直趋建业,灭吴。杜:杜预,晋初名将。官至司隶校尉,追赠征南大将军,著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。咸宁五年(279),王濬、杜预先后请伐吴,贾充、荀勖等认为不可,张华认为可行,遂定伐吴之事。

[29]三峡:三峡所指,历代说法不一。今以巫峡、瞿塘峡、西陵峡为三峡。王濬伐吴,先率军由成都至武昌,故云“泛舟三峡”。

[30]介:披甲。桂阳:郡名。其地约当今湖南郴州地区。

[31]时:一年四时,三月一时。晋伐吴自咸宁五年(279)十一月始,次年三月灭吴,不足六月。

[32]江湘:江水、湘水。此指东吴全境。同:归顺。

[33]二方:指蜀汉与东吴。

[34]唐虞:尧舜,尧为陶唐氏,舜为有虞氏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臣闻尧舜,圣之盛也……地方不过数千里。”实际尧舜旧域尚不及此。

[35]正朔:正谓年始,朔谓月初。古时新朝建立,须重定正朔,如夏正建寅,秦建亥,汉武帝以建寅之月为岁首。以后历代沿用,迄于清末。汉以后所谓“班正朔”,不过是新颁历法而已。八荒:八方荒远之地。

[36]太康:晋武帝年号(280—289)。

[37]“天下”二句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”晋灭吴而改年号为太康,天下一统,故引此语。

[38]闾:里巷的门。

[39]匮乏:穷困贫乏。

[40]洽:沾润广博。

【翻译】

夏侯玄、李丰作乱于内,文钦、诸葛诞起兵于外。前者阴谋虽然诡秘,刚露端倪就能察觉;后者一再扰乱淮河南岸,京都丝毫不受震动。图谋不轨者全部清除,发扬光大先辈功业。然后把在外制军大权交给锺会、邓艾,他们率军长驱庸、蜀之地,像闪电扫过蜀汉三关,后主刘禅向我称臣,天降大运人行天命,此时可谓昭彰显著。太祖开始接受非凡的礼仪,最终得到魏主两加九锡,爵号车服比周公崇高,秉权制治比伊尹严整。最后到了世祖武皇,终于登上皇帝大位。他凭正道为帝严守礼仪,谨重言语慎行法令,仁德厚慈以待臣民,厉行节俭财用充足,待人和蔼而不任其放纵,为政宽松却能明断是非。所以人民歌咏气象一新,天下人都欢欣鼓舞。于是修美祖宗的理想,一心缓和长期战乱的疾苦,谋臣们意见各自不同,三公九卿各持己见,唯独采纳羊祜的策略,以采用良策为尊重众议。因此到了咸宁末年,终于排除众议依仗王濬、杜预而决意伐吴。舟师飘忽穿过三峡,战马披甲直驰桂阳,平吴之役不足半年,东吴全境归我版图。荡平吴蜀的营垒城堡,开通两地的雄关险隘,掩盖唐虞旧有的疆域,颁行新历于八方边疆。太康年间,全国文字实现统一,车辆道路都有定制,牛群马群覆盖原野,粮食有余囤积田间,旅途遍布茅屋小店,里门巷门从不关闭。民众陌路相逢如见亲人,穷困的贫乏的,可在道路上得到资助,所以在当时有“天下无穷人”的谚语。纵然太平景象尚未沾润广博,也足以证明官吏奉公守法,民众安居乐业,是百代难逢的繁荣之时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