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左丘明受经于仲尼,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,故传或先经以始事,或后经以终义,或依经以辨理,或错经以合异。随义而发,其例之所重。旧史遗文,略不尽举,非圣人所修之要故也。身为国史,躬览载籍,必广记而备言之。其文缓,其旨远,将令学者原始要终,寻其枝叶,究其所穷,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,餍而饫之,使自趋之,若江海之浸,膏泽之润,涣然冰释,怡然理顺,然后为得也。

【原文】

左丘明受经于仲尼[1],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,故传或先经以始事[2],或后经以终义[3],或依经以辨理,或错经以合异[4]。随义而发,其例之所重。旧史遗文,略不尽举,非圣人所修之要故也[5]。身为国史[6],躬览载籍[7],必广记而备言之[8]。其文缓[9],其旨远,将令学者原始要终[10],寻其枝叶[11],究其所穷,优而柔之[12],使自求之,餍而饫之[13],使自趋之,若江海之浸,膏泽之润[14],涣然冰释[15],怡然理顺[16],然后为得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左丘明:春秋时鲁人。一说姓左名丘明,一说左丘为复姓。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,又称其失明或无目(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)。或云史官有左右之分,左丘明世为左史,故以左为姓。经:指《春秋》。杜预认为左丘明为孔子弟子,但据近人研究,左丘明不是孔子弟子,年岁也不会小于孔子。

[2]先经以始事:先于经文以说明事件的开端。

[3]后经以终义:后于经文以说明事件最终的意义。

[4]错经以合异:错举经文以将原来各自分开内容相关的经文合并写成一传。

[5]圣人:指孔子。要:重点。《春秋左传》中有不少有经无传之文,这里对这种体例加以说明。

[6]国史:国家的史官。

[7]躬:亲自。载籍:史籍。

[8]备言之:谓将那些未曾记入《春秋》,但却有必要加以记载的事件详细写进传文,不仅仅是解释经文而已。《春秋左传》中有不少无经之传,这里对这种体例加以说明。

[9]缓:舒缓,从容不迫。

[10]原始要终:考察其起源,探求其终结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原始要终,以为质也。”

[11]枝叶:比喻从属于中心事件的内容。

[12]优而柔之:优、柔,宽舒、从容之意。

[13]餍(yàn)、饫(yù):都是饱的意思。引申指满足。

[14]膏泽:滋润作物的雨水。

[15]涣然:消融貌。

[16]怡然:喜悦貌。以上数句说明无经之传的作用。

【翻译】

左丘明从孔子那里接受了《春秋》经,认为经文是不能加以删改的,所以传文或先在经文前面说明事件的开端,或在经文后面说明事件的终结意义,或依据经文以辨明义理,或错举经文以将原来各自分开而内容相关的经文合写一传。随文义而发,这是其体例所侧重的地方。旧史留下来的文字,略去而不全部引用,原因是这些材料并非孔子编写的重点。身为国家史官,亲自阅览史籍,必须将有价值的史料广为记录并完备地写出来。所以其文辞舒缓,其意旨深远,将使学习的人能从中考察事件的起源,探求事件的终结,寻求那些从属于中心事件的内容,探究穷尽其根本,使学习的人优柔从容,自己去探求书中的意旨,从中得到满足,从而去做进一步的探求,就像江海那样浸透,像雨水那样滋润,像冰雪那样消融,心情喜悦义理贯通,然后就有了收获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