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飞观百余尺[1],临牖御棂轩[2]。
远望周千里[3],朝夕见平原。
烈士多悲心[4],小人媮自闲[5]。
国仇亮不塞[6],甘心思丧元[7]。
拊剑西南望[8],思欲赴太山[9]。
弦急悲声发[10],聆我慷慨言[11]。
【注释】
[1]飞观百余尺:《古诗》:“双阙百余尺。”观,即“阙”,是宫门前的两座望楼。飞观,谓其凌空而起。
[2]临牖(yǒu):当窗。御:凭,扶着。棂(líng)轩:栏杆。棂是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木格子。
[3]周:犹遍。
[4]烈士:有功业心而胸怀激烈的人。犹言志士、壮士。悲心:忧时忧国之心和有志不遂的愤慨。
[5]小人:指胸无大志的人。犹言庸人。媮(tōu):同“偷”,苟且。闲:安闲,安乐。
[6]亮:的确,实在。塞:杜绝。指杜绝敌人侵扰。
[7]丧元:丢掉脑袋。作者《求自试表》:“使名挂史笔,事列朝荣。虽身分蜀境,首悬吴阙,犹生之年也。”
[8]拊:同“抚”。西南:指敌国吴、蜀。蜀在西,吴在南。
[9]赴太山:犹言赴死,汉魏时有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的说法。汉时纬书《援神契》:“太山,天帝孙也,主召人魂。”汉乐府《怨诗行》:“人间乐未央,忽焉归东岳。”又李善注:“太山,东岳,接吴之境……《责躬诗》曰:‘愿蒙矢石,建旗东岳。’”谓“赴太山”即欲从军伐吴之意。
[10]弦急:谓琴声急促。《古诗》:“音响一何悲,弦急知柱促。”
[11]聆:听。慷慨言:指上述激昂慷慨的言辞。余冠英《三曹诗选》:“从这两句看来,这首诗可能原是乐府歌辞。”
【翻译】
楼观凌空而起有百多尺高,我面对着窗户手扶着栏杆。
远望四周千里之外的地方,早晚都能看见宽阔的平原。
志士常怀着忧时忧国之心,庸人却只顾自己贪图安闲。
国家的仇敌眼下还没消灭,前往征讨掉了脑袋也心甘。
按着宝剑眺望西方和南方,一心想战死沙场魂归泰山。
弹奏的琴声多么急促悲壮,请听我这激昂慷慨的豪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