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汉氏奉天,禅位大魏。大魏之兴,于今二十有四年矣。观五代之存亡,而不用其长策;睹前车之倾覆,而不改其辙迹。子弟王空虚之地,君有不使之民;宗室窜于闾阎,不闻邦国之政。权均匹夫,势齐凡庶。内无深根不拔之固,外无盘石宗盟之助。非所以安社稷,为万代之业也。且今之州牧郡守,古之方伯诸侯,皆跨有千里之土,兼军武之任。或比国数人,或兄弟并据。而宗室子弟,曾无一人间厕其间,与相维持,非所以强干弱枝,备万一之虑也。今之用贤,或超为名都之主,或为偏师之帅。而宗室有文者,必限以小县之宰;有武者,必置于百人之上。使夫廉高之士,毕志于衡轭之内;才能之人,耻与非类为伍。非所以劝进贤能,褒异宗族之礼也。

【原文】

汉氏奉天[1],禅位大魏[2]。大魏之兴[3],于今二十有四年矣[4]。观五代之存亡[5],而不用其长策[6];睹前车之倾覆,而不改其辙迹[7]。子弟王空虚之地[8],君有不使之民[9];宗室窜于闾阎[10],不闻邦国之政[11]。权均匹夫[12],势齐凡庶[13]。内无深根不拔之固,外无盘石宗盟之助[14]。非所以安社稷,为万代之业也。且今之州牧郡守[15],古之方伯诸侯[16],皆跨有千里之土,兼军武之任[17]。或比国数人[18],或兄弟并据[19]。而宗室子弟,曾无一人间厕其间[20],与相维持[21],非所以强干弱枝[22],备万一之虑也。今之用贤,或超为名都之主,或为偏师之帅[23]。而宗室有文者[24],必限以小县之宰[25];有武者,必置于百人之上[26]。使夫廉高之士[27],毕志于衡轭之内[28];才能之人,耻与非类为伍[29]。非所以劝进贤能,褒异宗族之礼也[30]

【注释】

[1]汉氏:指汉献帝。奉天:奉天之命。《尚书·泰誓》曰:“惟天惠民,惟辟奉天。”

[2]禅位大魏:指汉献帝让位于曹丕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曰:“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……汉帝以众望在魏,乃召群公卿士,告祠高庙,使兼御史大夫张音,持节奉玺绶禅位。”

[3]兴:兴建,建国。

[4]有:又。

[5]五代:谓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。

[6]长策:良策。

[7]不改其辙迹:张铣注:“谓魏亦不封子弟也。”辙迹,车轮的行迹。

[8]子弟王:子弟封为王。空虚之地:刘良注:“空虚,谓有其封名,实无其地也。”

[9]不使之民:刘良注:“谓不使其理人也。”

[10]窜:致。闾阎:犹里巷。泛指民间。

[11]邦国:泛指国家。

[12]均:等同。

[13]凡庶:平凡百姓。

[14]宗盟:吕延济注:“谓同姓诸侯盟会也。”

[15]州牧: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称州牧。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)置郡刺史,成帝绥和元年(前8)罢刺史,置州牧,秩二千石,东汉灵帝时又选列卿尚书为州牧,握军政大权,治理一方。郡守:秦废封建,设郡县,郡设守,为一郡之长官。汉景帝时更名太守。此州牧郡守,泛指地方长官。

[16]方伯: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。《礼记·王制》曰:“千里之外设方伯。”后来泛指地方长官为方伯。

[17]军武:指军队训练之事。

[18]比国:邻国。

[19]据:据守。

[20]间厕:参与。

[21]维持:连接。

[22]强干弱枝:李周翰注:“天子为干,诸侯为枝,所以备万一危难之事以相荫庇也。”

[23]“或超为”二句:吕向注:“谓大州刺史也。偏师,谓佐于大军也。帅,将也。”偏师,指全军的一部分,以别于主力。《春秋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韩献子(厥)谓桓子(荀林父)曰:‘彘子(先縠)以偏师陷,子罪大矣。’”

[24]文:文才。

[25]宰:官吏。

[26]百人之上:张铣注:“百夫之长也。”

[27]廉高:清廉高洁。

[28]毕志于衡轭之内:李善注:“衡轭,车之衡轭也。言王者之御君臣,犹人之御牛马,故以衡轭喻焉。毕志其内,未得骋其骏足也。”衡,车辕前端横木;轭,车前架在马头的横木。衡轭,比喻骏马驾在车上,不得纵横驰骋。

[29]非类:不同族类。伍:行列。

[30]褒异:嘉奖器重。

【翻译】

汉献帝奉行天命,将帝位禅让给大魏皇帝。大魏王朝的建立,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。可是观察到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这五代的存亡得失,而不采用他们那些好的政策;看到前车倾覆的教训,而不改变行车轨迹。子弟封王不封领地,国君有不使其管理百姓的王侯;宗室子弟埋没在民间,不闻不问国家政治,权力等同于平民,势力与平凡百姓一样。朝廷没有大树般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力量,外面也没有坚如盘石般诸侯联盟的辅助。这局面不是能够使国家安定,成为千秋万代帝王的基业。再说如今的州牧郡守等地方长官,相当于古代一方诸侯之长,都是跨有千里的领土,兼理军队武装的任务,有的邻近国家几个人管理,有的兄弟共同据守一地。而宗室子弟没有一个人参杂其间,与他们相互维持连接。这不是能够使大树强干弱枝,防备万一危难之时以相荫庇的考虑。如今任用贤才,有的官职高到大州刺史,有的提拔为辅佐大军的将帅,可是宗室子弟有文才的,必限定在小县邑当县官;有武略的,必安置为百夫之长。即使那些清廉高洁之士,也被限制在有如驾车的小范围之内;宗室有才能之人,耻与那些不同族类的异姓之人在一起。这不是用来劝贤进能、嘉奖器重宗族子弟的大礼啊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