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秦观周之弊[1],将以为以弱见夺[2]。于是废五等之爵[3],立郡县之官[4],弃礼乐之教[5],任苛刻之政[6]。子弟无尺寸之封[7],功臣无立锥之土[8]。内无宗子以自毗辅[9],外无诸侯以为蕃卫[10]。仁心不加于亲戚[11],惠泽不流于枝叶[12]。譬犹芟刈股肱[13],独任胸腹[14];浮舟江海,捐弃楫棹[15]。观者为之寒心[16],而始皇晏然[17]。自以为关中之固[18],金城千里[19]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岂不悖哉[20]?是时淳于越谏曰[21]:“臣闻殷、周之王[22],封子弟功臣,千有余岁。今陛下君有海内[23],而子弟为匹夫[24]。卒有田常、六卿之臣[25],而无辅弼[26],何以相救?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[27],非所闻也[28]。”始皇听李斯偏说,而绌其义[29]。至身死之日,无所寄付[30],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,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[31]。至令赵高之徒,诛锄宗室[32]。胡亥少习克薄之教[33],长遵凶父之业,不能改制易法[34],宠任兄弟,而乃师谟申、商[35],谘谋赵高[36],自幽深宫,委政谗贼[37],身残望夷,求为黔首[38],岂可得哉!遂乃郡国离心[39],众庶溃叛[40]。胜、广唱之于前[41],刘、项毙之于后[42]。向使始皇纳淳于之策,抑李斯之论,割裂州国[43],分王子弟,封三代之后,报功臣之劳。土有常君,民有定主[44],枝叶相扶,首尾为用[45],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[46],时人无汤、武之贤,奸谋未发,而身已屠戮。何区区之陈、项[47],而复得措其手足哉[48]!
【注释】
[1]弊:衰败。
[2]以弱见夺:指周因势弱而诸侯夺其国。
[3]废:除。五等之爵:古代五等侯爵。即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诸侯。《尚书·武成》曰:“列爵惟五。”传曰:“爵五等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”
[4]郡县之官: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置郡县官吏。
[5]教:教化。
[6]任:实行。苛刻:烦琐刻薄。
[7]尺寸:指土地。封:古代帝王将土地分给诸侯,或把爵位赐给臣子,皆曰封。
[8]立锥:比喻极小之地。《吕氏春秋·离俗览》曰:“无立锥之地,至贫也。”
[9]宗子:皇族子弟。毗:佐。
[10]蕃(fān):通“藩”,屏障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曰:“四国于蕃,四方于宣。”笺曰:“四国有难,则往扞御之,为之蕃屏。”
[11]仁心:仁爱之心。
[12]惠泽:恩泽,德泽。枝叶:刘良注:“枝叶,谓子弟也。”
[13]芟刈:铲除,割掉。芟,除草。刈,割取。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
[14]任:留。
[15]捐:弃。楫棹(zhào):船桨。
[16]寒心:失望,痛心。
[17]晏然:安逸。《庄子·山木》曰:“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。”
[18]关中:古地域名。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国故地。又特指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曰:“人或说项王曰:“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东函谷,南武关,西散关,北萧关。”一说东自函谷,西至陇关,二关之间谓之关中。
[19]金城:谓城之坚固如金铸成。贾谊《过秦论》曰:“天下已定,始皇之心,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”
[20]悖:违反,谬误。
[21]淳于越:秦博士,齐人,复姓淳于。谏:规劝。
[22]王:治理天下。
[23]海内:指全国领土。
[24]匹夫:平民。
[25]卒:同“猝”。田常:春秋时齐国大夫。曾弑齐简公,立齐平公。后来田氏终于篡夺了齐国王位。六卿:指春秋末期晋国的范氏、中行氏、智氏、赵氏、韩氏、魏氏等六卿,他们势力强大,凌驾晋室,互相并吞,范氏、中行、智氏三卿先亡,剩下三家,最后终于瓜分了晋国,成了赵、韩、魏三国。
[26]辅弼(bì):辅助。
[27]师古:效法古代。
[28]非所闻:从未听见过。
[29]绌(chù)其义:指黜退不采纳淳于越的意见。绌,通“黜”。
[30]寄付:委托,托付。
[31]托:假。废立之命:李善注引《史记》曰:“始皇崩,赵高乃与胡亥、丞相李斯阴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,而更诈为丞相受始皇遗诏,立子胡亥为太子,更为书赐公子扶苏死。”奸臣:指赵高、李斯等人。
[32]诛锄宗室:杀戮铲除皇族子弟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曰:“二世然高之言,乃更为法律,于是群臣、诸公子有罪,辄下高,令鞠治之……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,十公主矺死于杜……相连坐者不可胜数。”
[33]克薄之教:李善注引《史记》曰:“赵高故常教胡亥书,及狱律令法事。”克薄,苛刻冷酷。
[34]改制易法:改变制度和法令。
[35]师谟:即师模。师表,师范。申、商:申,申不害;商,商鞅。皆战国时法家,专刑法之术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李斯上书二世曰:“能明申韩之术,而修商君之法,法修术明,而天下乱者,未之闻也。”
[36]谘谋:商议。
[37]“自幽”二句: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曰:“二世用其(赵高)计,乃不坐朝廷见大臣,居禁中。赵高常侍中用事,事皆决于赵高。”谗贼:指赵高。
[38]“身残”二句: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,赵高诱逼二世居望夷宫,阴使咸阳令阎乐帅千余人杀二世。二世乞为王,乐不许;又愿与妻子为黔首,终不许。遂自杀于望夷宫。残,杀,死。望夷,秦代别宫名。
[39]郡国:秦之郡县,至汉才分为郡与国,郡直辖于朝廷;国分封于诸侯王。
[40]溃叛:离散叛乱。
[41]胜、广:陈胜、吴广。唱:通“倡”。
[42]刘、项:刘邦、项羽。毙:指杀死秦王子婴。
[43]割裂:分割。州国:泛指国土。
[44]“土有”二句:土,胡克家《文选考异》:“袁本、茶陵本‘土’作‘士’,是也。《魏志》注亦是‘士’字。”常君、定主,吕延济注:“常君、定主,谓有五等诸侯,代代相继也。”
[45]“枝叶”二句:吕延济注:“枝叶相扶,则诸侯之于帝室也,如木枝叶相扶持,覆荫也。首尾为用,谓首有难则尾救之,尾有祸则首救之。”
[46]失道:无道。
[47]区区:微小的样子。
[48]措:施展。
【翻译】
秦朝看到周室衰败,就以为周是因为自身势力削弱,而被诸侯夺其国。于是废除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侯爵,设置郡县官吏,废除礼乐教化,实行苛刻严酷的政治。宗室子弟没有尺寸土地分封,有功大臣也无立锥之地。内无皇族子弟自相辅佐,外无诸侯作为屏障进行保卫。皇帝没有仁爱之心给予亲戚,恩惠德泽也不施于诸侯和子弟。就像一个人被砍去四肢,只留下一个胸腹;也像航船飘浮在江海,失去了船桨无所凭依。看到这种情形的人都为之痛心,而秦始皇却安然不知醒悟,自以为关中地区的险固,像有千里长的铜打城墙防护着,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世基业,这岂不是大错特错吗?当时淳于越规劝秦始皇说:“我听说殷、周他们治理天下,分封子弟和功臣有一千多年。如今陛下统治全国领土,而子弟却是一无所有的平民。要是突然有春秋时齐国田常、晋国六卿那般作乱的臣子,没有诸侯屏藩辅助,怎么能拯救败乱呢?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人而能保持长久的,是从来没听见过的。”秦始皇听从李斯的片面之词,不采纳淳于越的意见。以至于临死亡的时候,没有可信赖的人托付后事。把天下大事委托给宦官之手,将废立太子的遗命托付给奸臣口授,以致使得赵高这种坏人,杀戮铲除皇室子弟。胡亥小时候就跟着赵高受到刻薄冷酷的教育,长大之后又遵循其凶暴父亲的事业,不能改变既定的制度和法令,宠信任用亲属兄弟,而是以申不害和商鞅等法家为师表,和赵高商议天下大事。自己被幽居深宫,将朝政交给奸臣赵高处理。当他在望夷宫被迫自杀时,要求当个黎民百姓,难道能得到吗?终于各地郡县离心,百姓逃散叛乱。陈胜、吴广首先发起抗秦起义,刘邦、项羽继后将秦王子婴杀死。先前假使秦始皇采纳淳于越的策略,抑制屏退李斯的意见,割裂国土,分封子弟为王,也分封夏商周三代后裔,以分封酬报功臣为国之劳,使士人常有侍奉的君侯,每处百姓有固定的君主,这样,皇帝和诸侯就如大树那样枝叶相互扶持,首尾相互照应,一方有难八方相救。虽然个别子孙出现无道行为,当时的人不可能有商汤与周武王的贤能,可是要想作乱,当其阴谋尚未暴发时,作乱者就会被杀死,何况一个小小的陈胜、项羽,又怎么能得以施展身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