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

【原文】

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[1]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[2]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[3]。必须势乎[4]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[5]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[6]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[7]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[8]。其为实乎[9]?则执勺而饮河者[10]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[11]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[12],赏罚悬于天道[13],吉凶灼乎鬼神[14]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[15]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[16]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 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[17]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[18]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[19]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[20]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[21];不爱其身[22],而啬其神[23]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[24];六疾待其前[25],五刑随其后[26]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[27]

【注释】

[1]奔竞:奔走竞争。

[2]立德:树立圣人的德行。《春秋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

[3]“则幽、厉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言人立身在于有道,不在富贵也。周幽王、厉王之无道,虽为天子,不如仲尼有道而为陪臣也。”陪臣,诸侯之大夫,对天子自称陪臣;大夫之家臣也称陪臣。

[4]势:权势。

[5]王莽:西汉元帝皇后之侄。平帝时拜大司马,总揽朝政。平帝死,立孺子婴为帝,自称摄皇帝。不久称帝,改国号为新。董贤:西汉大臣。哀帝时为黄门郎、驸马都尉侍中。善媚上,倍受宠幸,贵震朝廷。官至大司马卫将军,封高安侯。哀帝卒,被王莽劾,自杀。三公:西汉时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

[6]杨雄:即扬雄,西汉著名辞赋家、哲学家。其人“清静无为,少嗜欲,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,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”,“家素贫,嗜酒,人希至其门”(《汉书》本传)。仲舒:即董仲舒,西汉著名思想家,今文经学大师。“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。”“及去位归居,终不问家产业,以修学著书为事”(《汉书》本传)。阒(qù):寂静。《周易·丰》:“窥其户,阒其无人。”

[7]齐景:即齐景公,春秋时齐国国君。好治宫室,聚狗马,厚赋重刑,奢侈无度。驷:古代一般用四匹马驾一辆车,所以一驷就是四匹马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齐景公有马千驷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。伯夷、叔齐饿于首阳之下,民到于今称之。”

[8]颜回:孔子弟子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’”原宪:字子思,春秋末宋人,孔子弟子。《孔子家语·七十二弟子解》说他“清净守节,贫而乐道”。孔子卒后,退隐于卫。约:约束,检束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”

[9]实:财物。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聚敛积实,不知纪极。”

[10]饮河:到河边喝水。《韩诗外传》:“子贡曰:‘若臣之事仲尼,譬犹渴操壶杓,就江海而饮之,腹满而去,又安知江海之深乎?’”

[11]濡:浸湿。

[12]毁誉:诋毁与赞誉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”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故三代之善,千岁之积誉也;桀纣之恶,千岁之积毁也。”

[13]天道:指支配人类命运的天神意志。《尚书·汤诰》:“天道福善祸淫,降灾于夏。”

[14]灼:明。

[15]命驾:命御者驾车。五都:历代所指不同。汉时以洛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为五都,三国魏时以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

[16]褰(qiān):撩起,提起。《诗经·郑风·褰裳》:“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”汶阳:春秋时鲁地,在汶水(在今山东境内)之北,有大片农田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元年》载鲁僖公曾以汶阳之田赐季友。

[17]椎 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 :一撮之髻,形状如椎。 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 ,同“髻”“结”。椎 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 ,也作“魋结”。代指普通士兵。《史记·陆贾列传》:“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。”服虔曰:“魋音椎。今兵士椎头结。”敖庾:即敖仓,秦代所建仓名,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上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汉军荥阳,筑甬道属之河,以取敖仓粟。”庾,粮囤。海陵:也是仓名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转粟西乡,陆行不绝,水行满河,不如海陵之仓。”

[18]山坻(chí)之积:形容粮食之多。坻,小丘。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》:“曾孙之庾,如坻如京。”

[19]扱(chā):插。衽(rèn):衣襟。《礼记·问丧》:“亲始死,鸡斯徒跣,扱上衽。”钟山:昆仑山,传说产美玉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譬若钟山之玉,炊以炉炭,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,则至德天地之精也。”蓝田:县名。在今陕西蓝田西。据《周礼》注,玉之美者曰球,次美者曰蓝,以县出美玉故名。

[20]夜光:明珠名。桓谭《新论》:“夜光之珠,潜辉郁浦。”玙璠(yú fán):美玉名。

[21]为己甚寡:谓为己之所得者甚少。寡,少。

[22]身:指自身的品节行为。

[23]啬:爱惜。神:精神。前云“以窥看为精神”,李周翰注:“夫人立身之本在孝与忠,而行其道德,去其邪恶,是爱身也。岂其专务谄邪不义,则是不爱其身而爱其神也。”

[24]“风惊”二句:李善注:“风惊尘起,喻恶积而衅生;尘散而不止,喻衅生而不灭。”

[25]六疾:六种疾病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天有六气……淫生六疾。六气曰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也。分为四时,序为五节,过则为灾:阴淫寒疾,阳淫热疾,风淫末疾,雨淫腹疾,晦淫惑疾,明淫心疾。”

[26]五刑: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。古以墨(在额上刺字并染成黑色)、劓(割鼻)、剕(断足)、宫(阉割生殖器)、大辟(处死)为五刑。

[27]“而自以为”二句:李善注:“言奔竞之伦,祸败若此,而乃尚自以为审见身名亲疏之理,妙分荣辱客主之义哉。言惑之甚也。”客主,谓以荣为主,以辱为客。

【翻译】

那么要问:大凡人们之所以奔走竞逐富贵,是为了什么呢?树立圣人之德必须尊贵吗?那么周幽王、周厉王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。必须有权势吗?那么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扬雄、董仲舒门庭冷清。必须富有吗?那么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,不如颜回、原宪检束其身。是为财物吗?那么拿着勺到河边饮水的人,不过饮个满腹,离开屋子到外面淋雨的人,不过淋湿身子,超过了这个需要的河水、雨水,是无法再接受的。是为名声吗?那么善恶记载在史册上,诋毁赞誉流传千年,赏罚由天神的意志所支配,吉凶对于鬼神最明白,这本来就是可怕的。将要以此来愉悦耳目快乐心意吗?譬如命御者驾车游览五都的人,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货物全都陈列在那里了;提着衣裳登上汶阳的山丘,就可以看到天下的庄稼像云彩一样多了;挽着椎髻的士兵守卫敖庾、海陵两座粮仓,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粮食堆积在眼前了;插上衣襟登上钟山和蓝田,珍贵的夜光、玙璠就可以看到了。像这样,东西特别的多,而归自己所有的又特别的少;不爱惜自己的品节,却爱惜自己的精神;大风骤起尘埃飞升,尘埃飘散却不停止;六种疾病等在前面,五种刑法跟在后面;利害产生在左面,攻夺出现在右面;却还自以为看清了生命和声名的亲疏、分清了荣耀和屈辱的主客呢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