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年月朔日[1],子尚书令彧[2],告江东诸将校部曲,及孙权宗亲中外[3]:盖闻祸福无门,惟人所召,夫见机而作[4],不处凶危,上圣之明也;临事制变,困而能通,智者之虑也。渐渍荒沉[5],往而不反,下愚之蔽也。是以大雅君子[6],于安思危,以远咎悔[7];小人临祸怀佚,以待死亡。二者之量,不亦殊乎?
【注释】
[1]朔日:初一。
[2]子: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。
[3]宗亲:同宗亲属。中外:中表亲戚。
[4]见机而作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孔疏:“言君子既见事之几微,则须动作以应之,不得待终其日。”意谓事前洞察事物细微的变化,就应当采取相应的行动去对付。
[5]渐渍:浸润,沾染。荒:迷乱,放纵。
[6]大雅:对才德高尚者的赞词。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赞》:“夫唯大雅,卓尔不群,河间献王近之矣。”
[7]“于安”二句:《春秋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’”意谓在安全时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,可以远离灾祸。咎(jiù)悔,灾祸。
【翻译】
某年某月初一,尚书令荀彧先生檄告江东各位将领校尉部队,及孙权的同宗亲属、中表亲戚:听古人说过,祸福没有定数,都是人所自取,辨风色、看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行动,不使自己处在不利、危险的地位,是德才最高超的聪明人;到事变发生时能够控制事变的发展,处困境、险地而能够顺利平安,是聪明人应当谋划的。沾染于荒淫,一直沉溺下去,而不改悔,是蠢人的毛病。所以德才高尚的君子,在安全时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,以避开灾祸;见识短浅的小人,面对灾难还想念着安乐,以等待死亡。二者的器量不是很悬殊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