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先生之言未卒,吴、蜀二客䂄焉相顾[1],
焉失所[2],有
瞢容[3],神惢形茹[4],弛气离坐[5],㥏墨而谢[6]。曰:“仆党清狂[7],怵迫闽濮[8]。习蓼虫之忘辛[9],翫进退之惟谷[10]。非常寐而无觉[11],不睹皇舆之轨躅[12]。过以
剽之单慧[13],历执古之醇听[14]。兼重悂以
缪[15],偭辰光而罔定[16]。先生玄识[17],深颂靡测[18]。得闻上德之至盛[19],匪同忧于有圣[20]。抑若春霆发响[21],而惊蛰飞竞[22];潜龙浮景[23],而幽泉高镜[24]。虽星有风雨之好[25],人有异同之性,庶觌蔀家与剥庐[26],非苏世而居正[27]。且夫寒谷丰黍,吹律暖之也[28]。昏情爽曙[29],箴规显之也[30]。虽明珠兼寸[31],尺璧有盈[32],曜车二六,三倾五城。未若申锡典章之为远也[33]。”
【注释】
[1]䂄(huò):惊视貌。
[2]
(tī):失意而视的样子。
[3]䩄(tiǎn):惭愧。指面有愧色。瞢(méng):羞愧。
[4]惢(ruǐ):心情沮丧的样子。
[5]弛:释。
[6]㥏(tiǎn)墨:因羞愧而面色发黑。㥏,惭愧。
[7]仆党:我们这帮人。清狂:无疾而迷。依刘良说。
[8]怵(xù)迫:被利诱而驱迫。此指被逼居于吴、蜀。依刘良说。闽:越地。秦曾以其地为闽中郡,约在今浙江、福建一带。此指吴。濮:古国名。在今汉水之南。此指蜀。
[9]蓼(liǎo)虫:食蓼草之虫。蓼,蓼草,其叶有辣味。《楚辞·七谏·怨世》:“蓼虫不知徙乎葵菜。”王逸注:“蓼虫处辛烈,食苦恶,不能知徙于葵菜,食甘美,终以困苦而癯瘦也。”喻吴、蜀如蓼草之虫,食辛而不知其苦。
[10]翫(wàn):习惯。进退之惟谷: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进退两难之义。
[11]非常寐而无觉:吕延济注:“是非常寐而不觉悟,盖习俗使然。”
[12]皇舆:君之所乘,以喻国家。此指魏。轨躅(zhuó):轨迹。
[13]过:误。
(fàn)剽:轻薄。单慧:小才。
[14]历:逢。执古:秉承古道。《老子》十四章: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”醇听:醇厚之道,入于我听。依张铣说。
[15]悂(pī):用心错误。
(yì):重复。缪:谬言。依张铣说。
[16]偭(miǎn):面向。罔:无。
[17]玄识:卓见,高见。
[18]深颂:高深。颂,深宽。
[19]上德之至盛:喻魏德至盛。
[20]匪同忧于有圣:吕向注:“匪同,谓岂非同也。有圣,圣人也。夫圣人以天下为忧,今先生见我吴、蜀之危,喻以上皇之盛德,使去危就安,岂非同圣人之忧乎!”按,疑“匪”同“非”,语气词。孙经世《经传释词补》:“非,发声也。”可参考。
[21]抑若:即抑,转折连词。春霆:春雷。
[22]惊蛰飞竞:蛰虫皆纷然竞飞。
[23]潜龙浮景:如潜龙升天,飞游于日影。景,“影”的古字。
[24]幽泉高镜:刘良注:“我于幽泉之中,但涵照于其容晖也。”镜,照。
[25]虽星有风雨之好:《尚书·洪范》有“庶民惟星,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”,喻人心之不同。
[26]庶觌蔀(bù)家与剥庐:李善注:“言己因此幸见蔀家剥庐之凶,非谓悟世而居正道也。”庶,幸。蔀家,用席覆盖之屋。指阴暗之处。剥庐,《周易·剥》:“小人剥庐。”指小民贫困之居所。
[27]苏世:明悟时事。苏,醒悟。居正:居于正道。
[28]“且夫”二句:据刘向《别录》,燕地有寒谷,不生五谷。邹衍吹律,暖气至,遂生黍。律,古代定音仪器。此指音乐。
[29]昏情:茫然无知。爽曙:明晓。
[30]箴规:规诫。
[31]明珠兼寸:指径寸之珠。事见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。齐威王会见魏惠王,魏惠王问齐威王可有珍宝,齐威王说没有。魏惠王说:“我虽是小国君主,还有可以光照前后十二辆车的径寸之珠十枚,你们万乘之国会没有珍宝吗?”下文“曜车二六”即指此事。
[32]尺璧有盈:指和氏璧。事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,秦昭王表示愿以十五城交换。下文“三倾五城”即指十五城。本当云“倾三五”,盖倒文以就韵也。
[33]申锡(cì):申明教赐。锡,赐。刘良注:“二客言虽此珠璧可贵,不如先生申赐教戒为远大也。”
【翻译】
魏国先生话音未绝,吴、蜀两客惊惧,相顾而视,灰心失意,满脸羞愧,神情沮丧,面色憔悴,丧气离座,惭愧得脸色转黑。道歉说:“我们简直是白痴,迫处吴、蜀。如蓼虫食蓼,不知苦辣,如处深谷,进退两难。是非颠倒,还不觉悟,竟无视天子上国的丰功伟业。错误地耍弄轻薄小聪明,恭听先生秉承的醇厚古道。自思用心之误,再加上前面的谬言,面对先生,正如目视耀眼日光,心神惊恐。先生高见,深不可测。先生忧天下之心如同圣人,使我们聆听到魏德之盛,吴蜀之危的道路。正如春雷一声响,蛰虫竞纷飞;又如潜水蛟龙升九天,飞游于日影;好比焕然照容于清澈深泉。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,人心各不同,现在我们有幸看到如居幽暗陋室的处境,不能明晓世事而趋于正道的状况。正如燕山寒谷,邹衍吹律始转暖,五谷丰登。我们迷茫昏昧,先生规诫才明晓,顿开茅塞。明珠虽兼寸,光照十二车;盈尺和氏璧,可倾十五城。明珠尺璧诚珍贵,哪及先生申赐教诫的真理伟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