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既苗既狩[1],爰游爰豫[2]。藉田以礼动[3],大阅以义举[4]。备法驾[5],理秋御[6]。显文武之壮观[7],迈梁驺之所著[8]。林不槎枿,泽不伐夭[9]。斧斨以时[10],罾
以道[11]。德连木理,仁挺芝草[12]。皓兽为之育薮[13],丹鱼为之生沼。矞云翔龙[14],泽马亍阜[15]。山图其石,川形其宝。莫黑匪乌,三趾而来仪[16];莫赤匪狐[17],九尾而自扰[18]。嘉颖离合以䔿䔿[19],醴泉涌流而浩浩[20]。显祯祥以曲成[21],固触物而兼造[22]。盖亦明灵之所酬酢[23],休征之所伟兆[24]。旼旼率土[25],迁善罔匮[26]。沐浴福应[27],宅心醰粹[28]。余粮栖亩而弗收[29],颂声载路而洋溢。河洛开奥[30],符命用出[31]。翩翩黄鸟,衔书来讯[32]。人谋所尊,鬼谋所秩[33]。刘宗委驭[34],巽其神器[35]。窥玉策于金縢[36],案图箓于石室[37]。考历数之所在[38],察五德之所莅[39]。量寸旬[40],涓吉日[41]。陟中坛[42],即帝位。改正朔[43],易服色。继绝世,修废职[44]。徽帜以变,器械以革。显仁翌明[45],藏用玄默[46]。菲言厚行[47],陶化染学[48]。雠校篆籀[49],篇章毕觌[50]。优贤著于扬历[51],匪孽形于亲戚[52]。
【注释】
[1]苗、狩:夏猎曰苗,冬猎曰狩。
[2]爰:语助词。游、豫:天子春出曰游,秋出曰豫。
[3]藉田:古代帝王于春耕前,亲自率人耕田,举行仪式,以奉祀宗庙,并有劝农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天子为藉千亩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(二十一年)三月壬寅,公亲耕籍田。”籍、藉通。
[4]大阅:《春秋公羊传·桓公六年》:“大阅者何?简车徒也。”检阅兵马并讲武。义:指合于礼法。
[5]法驾:蔡邕《独断》:“天子有法驾。”天子的车驾,也称法车。大辂,驾六马,天子出行必依此规格。
[6]秋御:驾车之法。李善注引《庄子》逸篇:“尹需学御三年而无所得,夜梦受秋驾于其师。明日往朝其师,其师望而谓之曰:‘吾非独爱道也。恐子之未可与也,今将教子以秋驾。’”
[7]文武:张铣注:“文谓习礼乐也,武谓田猎讲武也。”
[8]迈:超过。梁驺:张载注:“《鲁诗传》曰:‘古有梁驺。梁驺,天子猎之田也。’”故梁驺乃天子田猎处。又高步瀛引姜皋说,以梁驺为天子田猎之乐曲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此说与以梁驺作地名解者迥异。然亦言之成理,故存之。”所著:张铣注:“今则过古书之所著也。”谓超过了古书的记载。
[9]“林不槎(zhà)枿(niè)”二句:语本《国语·鲁语》:“山不槎蘖,泽不伐夭。”槎,砍伐。枿,树木砍伐后新生的枝条。夭,未长成的动物。
[10]斨(qiāng):方孔的斧。
[11]罾(zēng):渔网。此指以网捕鱼。
:同“网”。
[12]“德连木理”二句:张载注:“延康元年,木连理,芝草生于乐平郡,白鹿、白麞见于郡国,赤鱼见于太原郡。”白鹿、白麞即下文之皓兽,赤鱼即下文之丹鱼,皆兆祥瑞物。
[13]薮:泽。
[14]矞(yù)云:彩色瑞云。翔龙:张载注:“黄初元年十一月,黄龙高四五丈,出云中,张口,正赤。”翔龙亦祥瑞之物。
[15]泽马:泽中神马,祥瑞之物。亍(chù):小步而行。
[16]“莫黑匪乌”二句: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“莫赤匪狐,莫黑匪乌。”张载注:“延康元年,三足乌、九尾狐见于郡国。”莫黑匪乌,指三足乌,亦祥瑞之物。来仪,降临,来临。
[17]狐:指九尾狐,瑞兽。《春秋元命苞》曰:“天命文王以九尾狐。”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。”
[18]扰:柔,驯顺。
[19]嘉颖:张铣注:“嘉颖为嘉禾合穗。”亦为祥瑞之物。离合:偏义复词,合。䔿䔿(zǔn):丛生貌。
[20]醴泉:甘泉。
[21]祯祥:吉祥之兆。曲成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曲成万物而不遗。”多方曲折成就魏祚。
[22]触物而兼造:张铣注:“触类兼造化而出伟大兆示也。”触物,事物相感应。造,创造化育。
[23]明灵:神灵。酬酢:本指宾主俱饮,主人敬酒于客曰酬,客酌主人酒曰酢。此喻魏行道统,宇神明,祥瑞皆至,乃神灵感应之理。
[24]休征:吉利的征兆。伟兆:大兆。指上述众瑞并出,皆帝王受命之符。
[25]旼旼(mín):和乐的样子。率土:所有的土地。
[26]迁善罔匮:迁善去恶而不止。
[27]沐浴:置身其中。福应:吉兆之应。
[28]宅心醰(tán)粹:醇厚之教化居于人心。宅,居。醰粹,纯美醇厚。喻民心仁爱。
[29]余粮栖亩而弗收: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昔东户季子之世,道路不拾遗,耒
余粮宿诸畮,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。”喻太平盛世道不拾遗,人仁物丰。
[30]河洛开奥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奥,奥秘,即指《河图》《洛书》。传说《易》出黄河,《书》出洛水,是帝王圣者受天命的吉兆。
[31]符命:天赐祥瑞与大魏,以为受命的凭证。
[32]“翩翩黄鸟”二句:传说魏将立国,有黄鸟衔书出现。张载注:“黄初元年,黄鸟衔丹书昼见河尚台。”讯,梁章钜《文选旁证》云:当作“谇”,告。
[33]“人谋”二句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”李周翰注:“人谋所尊,谓歌谣也。鬼谋所序,谓祥瑞也。”“人谋”即上文所言“颂声载路而洋溢”。“鬼谋”指上述种种吉祥之兆。秩,序,依次出现。
[34]刘宗:指汉朝。委驭:放弃统治。
[35]巽(xùn):谦让。神器:喻帝位。
[36]玉策:秘籍,即玉牒,记载帝王之迹。金縢(téng):金匮,帝王藏书之金属箱匣。
[37]案:查。图箓(lù):即图谶,汉代宣扬符命占验的书。
[38]历数:天道。指朝代更替的次序。谓天道历运之数,帝王易姓而兴,故言历数为天道。
[39]五德:五行。秦汉方士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的命运,称五德。刘良注:“察五行之行,所临相生也。”
[40]寸旬:短暂的光阴。旬,时间。
[41]涓:择。
[42]陟:登。中坛:祭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载,曹丕,字子桓,武帝太子,为魏王。汉帝以众望在魏,遂禅位,乃为坛于繁阳(今属河南)。
[43]改正朔:古时改朝换代,新王朝表示“应天承运”,须重定正朔。
[44]“继绝世”二句:张铣注:“王侯有绝嗣者命而继之,士有失职者复之,皆王者初受位之体也。”
[45]翌明:显示仁明之德。翌,明,显示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显诸仁,藏诸用。”
[46]藏用玄默: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君人之道……俨然玄默,而吉祥受福。”指魏文帝藏用于内,守玄默不言,而德化以著。藏用,隐藏功用。玄默,沉静无为。
[47]菲言:薄言,寡言。
[48]陶化染学:言文帝陶冶而成其学。陶化,陶冶。染,化成。
[49]雠校:校对文字。篆籀(zhòu):指以篆籀文字所写的经史书籍。
[50]篇章毕觌(dí):篇什文章,莫不尽览。以上皆言魏文帝好学好书。
[51]优贤著于扬历:吕向注:“优其贤才,明其搜扬而历试之。”
[52]匪孽形于亲戚:言文帝待诸侯以礼,不以私情见于亲戚。匪,非。孽,忤逆,不孝顺。形,现。
【翻译】
“帝王夏猎冬狩,春日出游,秋日巡行。遵守礼制,藉田躬耕,依循礼法,讲武阅兵。天子出行备大辂、驾六马,熟习驾车技能。显示太平盛世文治武备的壮观场面,超过古书记载的天子田猎梁驺。入林不砍伐新生枝条,进泽不猎取幼小禽兽。伐木合于时节,捕鱼合于养育之理。有德则树生连理枝,怀仁则芝草挺而出。薮泽内祥瑞白兽繁育,池沼中吉兆丹鱼畅游。彩云黄龙飞,山阜神马驰。山出宝石,水献珍宝。乌黑的三足神乌,神往飞来;红色的九尾神狐,柔顺驯服。嘉颖合穗,茂盛生长;甘美泉水,浩浩通流。这正是显示吉祥瑞庆之兆,多方曲成大魏受祚。事物相互感应,万物创造化育,是神灵对大魏施行仁德的回报,吉祥瑞和的征兆大示天下。王土处处欢乐,迁善去恶,无所匮乏。置身在吉祥预兆的气氛中,仁爱醇厚的教化深入民心。余粮安置地亩边,不须收回,道路上洋溢着歌颂之声。黄河洛水献出奥秘,天赐大魏符命之凭证。黄鸟翩翩而来,口衔丹书来告。百姓欢歌齐颂扬,神灵依次现吉兆。刘家王朝委弃驭世之辔,禅让帝位给大魏。考察秘籍于金匮,查阅图谶于石室。考察天道历运之数,观察五行相生之律。度量时间,选择吉日,登上祭坛,魏文即位。改定岁首,变易服色。使绝代继嗣,失职者复立。变更旗帜,改革兵器。魏文帝虽示仁明之德,藏功不露,沉静而治。寡言实干,陶冶染化其学。校对篆籀经史之文,篇什文章莫不尽览。重用的贤才,居官确有政绩,文帝的亲戚,没有忤逆和不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