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尔其疆域,则旁极齐、秦[1],结凑冀、道[2]。开胸殷、卫[3],跨蹑燕、赵[4]。山林幽岟[5],川泽回缭[6]。恒碣碪
于青霄[7],河汾浩涆而皓溔[8]。南瞻淇澳,则绿竹纯茂[9];北临漳滏[10],则冬夏异沼[11]。神钲迢递于高峦,灵响时惊于四表[12]。温泉毖涌而自浪[13],华清荡邪而难老[14]。墨井盐池[15],玄滋素液[16]。厥田惟中,厥壤惟白[17]。原隰畇畇[18],坟衍斥斥[19]。或嵬垒而复陆[20],或黋朗而拓落[21]。乾坤交泰而
缊[22],嘉祥徽显而豫作[23]。是以兆朕振古[24],萌柢畴昔[25]。藏气谶纬[26],
象竹帛[27]。迥时世而渊默[28],应期运而光赫[29]。暨圣武之龙飞[30],肇受命而光宅[31]。
【注释】
[1]极:极尽。
[2]结凑:结聚。冀、道:李善注:“冀、道,亦二国名也。”
[3]开胸:敞开于前。胸,前,在人体之前。
[4]跨蹑:跨有。蹑,踩。亦据有之义。
[5]幽岟(yǎng):幽远深邃。岟,深邃。
[6]回缭:回绕。
[7]恒:恒山,北岳。自汉以来,祠北岳皆在今河北曲阳西北。至北魏太延元年(435),立北岳于山西浑源南二十里恒山上。此赋当指前者。碣:碣石山,古山名。书传但云海畔山,不详在何地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云在右北平郡骊城县西南,即今河北地。碪
(ǎn è):高峻的样子。
[8]汾:汾水。《水经注·汾水》记载汾水出太原汾阳北管涔山。浩涆(hàn):水势浩大。皓溔(yǎo):水无边无际貌。即灏溔。
[9]“南瞻淇澳(yù)”二句: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”淇,淇水,在今河南北部。澳,水边之地。纯,美。
[10]漳:漳水。在今河北、河南两省交界外,入卫河。滏(fǔ):滏水,即今滏阳河。源出河北磁县西北滏山。泉奋涌,其水冬温夏凉,故名。又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滏水……入于漳,其水热。”
[11]冬夏异沼:滏水既热,故与漳水相比,犹如冬夏寒热之异。沼,水的通称。
[12]“神钲”二句:据《冀州图经》载,邺城西有石鼓,鼓自鸣,即有兵事。李周翰注:“邺西北有鼓山,上有石鼓之形,俗云时时自鸣,故称灵响惊警也。”石鼓称神钲者,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钲人伐鼓。”《水经注·沔水》:“洞庭南口有罗浮山,高三千六百丈,浮山东石楼下有两石鼓,叩之清越,所谓神钲者也。”可见石鼓即为神钲。钲,铜锣。迢递,高远。灵响,指鼓自鸣。表,外。
[13]毖(bì):通“泌”,涓涓狭流,泉水涓流貌。自浪:水急速流动,自起波浪。
[14]华清:水华美而洁净。荡邪:祛除疾病。难老:洗浴温泉去疾,使人延年益寿。
[15]墨井:煤矿。李周翰注:“墨井,井中有石如墨。”盐池:在今山西运城境,以出石盐著名。张载注:“河东猗氏南有盐池,东西六十四里,南北七十里。”
[16]玄滋:指墨井中的黑液。素液:指盐池中白色盐水。
[17]“厥田惟中”二句:语见《尚书·禹贡》:“(冀州)厥土惟白壤,厥赋惟上上错,厥田惟中中。”据孔传:冀州之田高下肥瘦在九州之中处第五(次于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),冀州之土壤色白。
[18]原:平地。隰(xí):低湿之地。畇畇(yún):平坦的样子。
[19]坟:高地。衍:低平之地。斥斥:广大的样子。斥,胡刻本作“厈”,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说文》‘㡿’从广,或作‘厈’。作‘厈’作‘斥’,皆俗字耳。”
[20]嵬(wéi)垒:或作“磈垒”“磈磊”,高低不平的样子。复陆:联绵词,重叠。
[21]黋(kuàng)朗:光明。拓落:即廓落、宽广。
[22]乾、坤:《周易》八卦中的两卦名。《周易·说卦》:“乾,天也,故称乎父;坤,地也,故称乎母。”故乾坤即指天地。交泰:《周易·泰》:“天地交,泰。”意谓天地之气交接融合贯通。
缊(yīn yūn):见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天地
缊,万物化醇。”意谓天地的阴、阳二气交融,万物普遍化生。
[23]嘉祥徽显而豫作:祥瑞微露早显。此句言大魏之兴早已有祥瑞预现。李周翰注:“谓汉桓之时,有黄龙星现于楚、宋之间。识者云: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、沛,其锋不可当也。时果太祖应焉,故云嘉祥豫作也。”嘉祥,祥瑞。徽,毛本作“微”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易·系辞》:微显而阐幽。赋语当本此。”故微显即显微,此时祥瑞在微细时即显露。豫作,早就显现。
[24]兆朕(zhèn):能预见事物或事机发生时的微小迹象。朕,征兆。振古:自古,往昔。振,自。
[25]萌:始。柢(dǐ):本。畴昔:往昔。与上句“振古”具言大魏之祥瑞早现。吕向注:“言魏都兆迹之本自于往古,谓卜偃、吴札之赏美者。”
[26]藏气谶(chèn)纬:气象藏于谶纬。谶,吕向注:“谶书,预言王者之兴亡也。”纬,纬书。
[27]
(bì)象竹帛:气象藏于竹帛。
,藏。象,征兆。竹帛,竹简帛素。指书籍。
[28]迥(jiǒng):旷远。渊默:沉静。
[29]期运:运数,气数。指大魏之开国乃运数,为天所授。光赫:光大赫盛。光,大。赫,盛。
[30]暨:至。圣武:指魏武帝曹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太祖武皇帝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姓曹,名操。为丞相,封魏王。文帝受禅,追尊曰武皇帝。龙飞:比喻魏武帝即位,圣人之兴。典出《周易·乾》: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孔疏:“若圣人有龙德,飞腾而居天位。”
[31]肇:始。受命:受天命而为帝。光宅:充满,覆被。见《吴都赋》注。
【翻译】
“魏国疆域,两旁尽据齐、秦故土,腹地结集冀、道古国。前拥殷、卫封地,北跨燕、赵山河。山林茂密深邃,川泽曲折回绕。恒、碣高峻,直刺青天;河、汾浩荡,无边无际。南望淇水河边,绿竹秀美又丰茂;北临漳、滏二水,漳冷滏热如冬夏。山峦上的神锣,既高又远,灵音鸣响,天下震惊。温泉涌疾流,自生波浪,清澈华美,祛邪延寿。墨井起黑液,盐地生素水。田质处中等,土壤呈白色。原野和低地,平平整整,丘陵起伏处,开阔广大。有的地势高低不平,有的地方明亮宽广。当天地之气交接,融合贯通,嘉美祥瑞微露端倪之时,早就预示魏祚。自古显征兆,往昔有萌芽。王者之气记载于谶纬之中,帝王之象刻著于竹帛之上。经过历史长河的沉默,终于气数应时运而发扬昌盛。到魏武帝时,开始龙飞受禅,应天命而君临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