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露往霜来[1],日月其除。草木节解[2],鸟兽腯肤[3]。观鹰隼[4],诫征夫[5]。坐组甲[6],建祀姑[7]。命官帅而拥铎[8],将校猎乎具区[9]。乌浒狼㬻,夫南西屠,儋耳黑齿之酋[10],金邻象郡之渠[11]。骉
矞[12],靸霅警捷[13],先驱前涂[14]。俞骑骋路[15],指南司方[16]。出车槛槛[17],被练锵锵[18]。吴王乃巾玉辂[19],轺骕骦[20]。旂鱼须[21],常重光[22]。摄乌号[23],佩干将[24]。羽旄扬蕤[25],雄戟耀芒[26]。贝胄象弭[27],织文鸟章[28]。六军袀服[29],四骐龙骧[30]。峭格周施[31],罿罻普张[32]。
劦琐结[33],罠蹄连纲[34]。阹以九疑[35],御以沅湘[36]。
轩蓼扰[37],彀骑炜煌[38]。袒裼徒搏[39],拔距投石之部[40]。猿臂骿胁[41],狂趭犷猤[42]。鹰瞵鹗视[43],
翋
[44]。若离若合者,相与腾跃乎莽䍚之野[45]。干卤殳
[46],旸夷勃卢之旅[47]。长
短兵[48],直发驰骋[49]。儇佻坌并[50],衔枚无声[51]。悠悠旆旌者[52],相与聊浪乎昧莫之坰[53]。钲鼓叠山[54],火烈熛林[55]。飞焰浮烟,载霞载阴[56]。菈
雷硠[57],崩峦弛岑[58]。鸟不择木[59],兽不择音[60]。
甝虪[61],
麋麖[62]。蓦六
[63],追飞生[64]。弹鸾
[65],射猱㹶[66]。白雉落[67],黑鸩零[68]。陵绝嶛嶕[69],聿越巉险[70]。跇逾竹柏[71],
猭杞楠[72]。封狶
[73],神螭掩[74]。刚镞润[75],霜刃染[76]。
【注释】
[1]露往霜来:秋露消失,田野打霜,以季节变换喻时光变化。
[2]节解:凋零。
[3]腯(tú)肤:肥壮。
[4]隼(sǔn):一种凶猛的鸟。
[5]诫征夫:告诫出征之人。这里是整顿队伍的意思。
[6]坐组甲:坐在组甲上。组甲,用丝绳连结皮革或金属片而制成的铠甲。甲,临敌则披之于身,未战则坐之于地,故曰“坐组甲”。
[7]建:树立,举起。祀姑:春秋时吴国军队使用的大旗。又作“肥胡”“幡胡”。
[8]官帅:军官。帅,依王引之等人考证,当作“师”。拥铎(duó):抱铎。铎,用来传达命令的大铃。
[9]校猎:作木栅栏,围禽兽而猎取称校猎。具区(ōu):古代吴地大泽。
[10]乌浒、狼㬻(huǎng)、夫南、西屠、儋(dān)耳、黑齿: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六个少数民族部落。酋:酋长。
[11]金邻:古国名。象郡:古郡名。渠:首领。
[12]骉
(biāo xuè)
矞(xiū xù):众马奔腾的样子。
[13]靸霅(sǎ shà)警捷:众马奔腾的样子。
[14]先驱前涂:蛮夷酋长为吴王做先驱前导。涂,同“途”。
[15]俞骑:先导之骑。骋路:在路上驰骋。
[16]指南司方:指南车掌握方向。
[17]槛槛(jiàn):车行发出的声音。
[18]被(pī)练:身披练甲的士兵。被,同“披”。练,这里指用练连缀的甲。锵锵(qiāng):亦作“跄跄”,队伍行进整齐而有节奏。
[19]巾:车衣。这里用作动词。玉辂(lù):用美玉装饰的车。
[20]轺(yáo):轻便马车。此处作动词用。骕骦(sù shuāng):良马名。
[21]旂(qí):一种旗帜。鱼须:鲨鱼皮。这里指鲨鱼皮装饰的旗杆。须,实为“颁”之讹字,“颁”通“斑”。鱼皮有斑,故为旗杆装饰。
[22]常:绘日月图形的旗。重光:旗上画的日月之形。
[23]摄:持。乌号:古代有名的良弓。
[24]干将:传说为吴王阖闾的宝剑。
[25]羽旄:旗帜。扬蕤(ruí):旗子上的羽饰飘扬。
[26]雄戟:三面有刃的戟。
[27]贝胄(zhòu):用贝壳装饰的头盔。象弭(mǐ):弓末端装饰象牙。弭,弓末端弯曲处的装饰。
[28]织文鸟章:旗帜上织着鸟形图画。织,丝洗染而后织成的丝织品。章,凡旗上的画皆称为章。
[29]六军:春秋时周天子拥有六军。袀(jūn)服:戎服君臣一律。又指军服均为黑色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右军亦如之,皆玄常、玄旗、黑甲、乌羽之矰,望之如墨。”
[30]骐(qí):青黑色花纹有如棋盘格的马。龙骧(xiāng):马像龙一般昂首腾跃的样子。
[31]峭格:捕兽笼子。周施:到处布置。
[32]罿(tóng):捕鸟网。罻(wèi):较小的捕鸟网。普张:全部张设。
[33]
(bì):同“毕”,长柄网。
(hǎn):同“罕”,长柄小网,似毕。琐结:如锁链连结。形容架设的网多。琐,通“锁”。
[34]罠(mín):捕兽网。蹄:兔网。连纲:网上的纲绳相连。形容网的布设很密。
[35]阹(qū)以九疑:以九嶷山为狩猎圈。阹,围猎的圈子。九疑,九嶷山,在今湖南境内。
[36]御以沅湘:以沅水、湘水阻止野兽逃窜。沅,沅江。湘,湘江。均在今湖南。
[37]
(yóu)轩:一种轻便车。蓼(liǎo)扰:散乱的样子。
[38]彀(gòu)骑:张弓射目的物的骑兵。炜(huī)煌:骑兵疾驰发出闪亮的光辉。
[39]袒裼(xī):脱去上衣,裸露肢体。
[40]拔距:跳得又高又远。部:指队伍。
[41]猿臂骿(pián)胁:兵士长臂如猿,肌肉壮健。骿胁,本指肋骨连成一片。这里指肌肉发达,看不到肋骨。
[42]狂趭(jiào):狂奔。犷猤(guì):雄悍强壮。
[43]鹰瞵(lín)鹗(è)视:勇士的目光如鹰鹗般锐利。瞵,瞪眼看。鹗,鹰类猛禽。
[44]
(càn tán):即参谭,连续不断貌。翋
(lā tà):相跟随奔驰追逐的样子。
[45]莽䍚(làng):开阔广大的原野。
[46]干:小盾。卤(lǔ):通“橹”,大盾。殳(shū):古代竹制兵器。
(chán):铁柄短矛。
[47]旸(yáng)夷:铠甲名。勃卢:矛名。
[48]长
(xù):长矛。
[49]直发:头发都竖起来。喻勇士的气概。
[50]儇佻(xuān tiào):疾行。坌(bèn)并:犹言纷至沓来。
[51]衔枚:古代行军为防止言语喧哗,命士兵口中衔枚。枚,形如筷,横衔口中,有带可系于颈上。
[52]悠悠:旗帜随风飘舞貌。旆(pèi):旗的总称。旌(jīng):用羽毛装饰的旗。
[53]聊浪:放旷。这里指尽情游猎。昧莫之坰(jiōng):广阔的野外。坰,郊野。
[54]钲(zhēng)鼓:古代行军时的两种乐器。钲,形似钟而狭长,有柄,用铜制成。以槌击敲,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伐。叠:震撼。刘渊林注:“振叠也。”
[55]烈:火烧得很旺盛。熛(biāo):火焰闪动。
[56]载霞载阴:火焰有时明如彩霞,有时烟气满山浓如阴云。载,语气助词。
[57]菈
(lā liè)雷硠(láng):崩裂之声。
[58]崩峦弛岑(cén):山崩峦裂。岑,小而高的山。
[59]鸟不择木:情景危急,鸟不择树。《春秋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鸟则择木,木岂能择鸟。”这里反用其典。
[60]兽不择音:兽处困境,狂吼乱叫。
[61]
(bào):同“暴”,徒手与虎搏斗。甝(hán):白虎。虪(shù):黑虎。
[62]
(xū):同“
”,绊住野兽前足。麋(mí):麋鹿。麖(jīng):大鹿。
[63]蓦(mò):骑上马。六
(bó):兽名。
[64]飞生:兽名。
[65]鸾、
(jīng):均为鸟名。
[66]猱(náo)㹶(tíng):猿猴类动物。
[67]白雉:白色野鸡。
[68]黑鸩(zhèn):一种毒鸟。
[69]陵绝:超越。嶛嶕(liáo jiāo):山势高峻。
[70]聿(yù)越:刘渊林注:“豹走貌。”飞快地穿越。巉(chán)险:山势高峻。
[71]跇(yì)逾:超越。
[72]
猭(lián chuàn):奔走的样子。杞(qǐ)、楠:均为树名。
[73]封狶(xī):大野猪。
(hè):猪叫声。
[74]神螭(chī):古代传说中的动物。掩:隐蔽。
[75]刚镞(zú)润:坚利的箭头被野兽的鲜血浸润。
[76]霜刃染:雪白如霜的利刃被野兽鲜血染红。
【翻译】
“秋露尽,冬霜临,时光流逝。草木凋零,鸟兽肥壮。观望鹰隼,整饬士兵。稍息坐组甲,高举祀姑旗。命司马振铎施号令,令将校围猎到具区。乌浒、狼㬻,夫南、西屠,儋耳、黑齿,蛮夷酋长;金邻、象郡,小国首领。坐骏马,风驰电掣,为吴王走马前导。先导之骑驰骋路上,指南车掌握方向。兵车响声隆隆,甲士步伐锵锵。吴王大驾登宝车,骕骦良马驾轻车。鲨鱼皮,蒙旗杆,重光旗,画日月。手持乌号弓,腰佩干将剑。旌旗羽饰飘,雄戟光芒耀。贝盔华丽,弓镶象牙,旗上织鸟形。六军服色齐,四骐如龙齐昂首。捕兽笼子,四周密布,大小鸟网,全部张开。长柄短柄网,架设如锁链,兔网遍地,纲绳交叉。九嶷山借作围猎墙,沅湘水权为挡兽网。轻车疾驰,四散追猎,飞骑弯弓,如电闪光。脱衣露体,徒手搏击,蹦跳腾跃,举石投掷。长臂如猿,胸肌发达,雄悍强壮,飞跑狂奔。目光锐利如鹰隼,你追我赶紧相随,奔驰追逐不停歇。时离时合多迅疾,大家一道腾跃在这无边的旷野。军旅武器精良,有干卤盾、殳
、旸夷甲、勃卢矛。长矛短剑,用来顺手,怒发上冲,纵横飞驰。集合急行,衔枚无声。旌旗飘舞,尽情游猎在这广漠的郊野。钲鼓声声,山岳摇动;纵火于山,森林燃烧。烈火熊熊,灿如霞光;浓烟盖日,暗如阴云。高岑崩裂,峰峦堕塌;轰轰隆隆,声如雷震。鸟禽吓得乱飞乱窜,野兽惊得狂吼乱叫。搏甝虪,绊麋麖。骑六
,追飞生。弹鸾
,射猱㹶。中白雉,落黑鸩。攀登崇山峻岭,疾行陡壁悬崖。穿越竹柏林,奔走杞楠间。野猪惊吼,神螭藏匿。坚利的箭头鲜血淋淋,雪白的霜刃腥红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