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百川派别[1],归海而会[2]。控清引浊[3],混涛并濑[4]。
薄沸腾[5],寂寥长迈[6]。濞焉汹汹[7],隐焉礚礚[8]。出乎大荒之中,行乎东极之外[9]。经扶桑之中林[10],包汤谷之滂沛[11]。潮波汩起,回复万里[12]。歊雾漨浡,云蒸昏昧[13]。泓澄奫潫[14],
溶沆瀁[15]。莫测其深,莫究其广。澶湉漠而无涯[16],总有流而为长。瑰异之所丛育[17],鳞甲之所集往[18]。
【注释】
[1]派别:水的支流。
[2]会:合。
[3]控清引浊:言清水、浊流汇合一处奔涌向前。
[4]濑(lài):急流在沙石上流过引起的波澜。
[5]
(pēn)薄:即澎湃,波浪激荡。
[6]寂寥长迈:水在两岸辽阔处无声无息地远逝。李周翰注:“言众水混合,既入广大之处,无沸腾之声,澹然长行也。”寂寥,寂静无声。迈,行。
[7]濞(pì):水暴发的声音。汹汹:波涛声。
[8]隐焉: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此‘隐焉’亦言水声之盛。”礚礚(kē):水声。
[9]“出乎”二句:大荒,最荒远的地方。东极,东方的尽头。大荒、东极,李善等均采《尔雅》说为国名,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大荒、东极,皆极言之,不必泥定《尔雅》之文。”高说可取。
[10]扶桑:古代传说中的神树,日出其下。据说此树叶似桑,树长数千丈,大二千围,两两同根生,更相依倚,故名。
[11]汤谷:传说中日出之处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日出于旸(汤)谷,入于咸池。”刘渊林注:“言大荒、东极、扶桑、汤谷者,谓海外弥广,无所不连也。”此极言吴国东方之遥远宽广。
[12]“潮波”二句:潮波涨则逆流上进,退则须臾万里。汩(yù),水流迅疾。
[13]“歊(xiāo)雾”二句:刘渊林注:“水雾之气,似云蒸,昏暗不明也。”漨浡(péng bó),浓厚昏暗貌。
[14]泓(hóng)澄:水广大清深貌。奫潫(yūn wān):水波回旋貌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说文》曰:‘渊,回水也。’奫,疑即‘渊’之俗字。”
[15]
(hòng)溶、沆瀁(hàng yǎng):皆水势深广貌。
[16]澶湉(chán tián)漠:高步瀛谓三字连读,即“澶漫”之衍声。地广大谓之澶漫,水广大亦谓之澶漫。
[17]瑰异:珍奇之物。丛育:群居水中,生长繁育。
[18]鳞甲:指水中鱼鳖类动物。
【翻译】
“百川支流,同归大海。清流浊流奔赴一起,狂涛急流汇合一处。时而怒腾激荡,时而寂静远逝。大水暴涨,潮音汹汹,涛声隆隆。渊源于荒远无边之处,流向东方极远之地。穿越扶桑林中,涵容浩浩汤谷。潮波迅猛疾进,须臾万里复返。水雾蒸腾,云气昏暗。碧波深旋,汪洋渺茫。莫测其深,莫知其广。壮阔无限,无边无际;百川总汇,不尽长流。瑰奇之族群居繁育,水中万类聚集畅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