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[1]?且有吴之开国也[2],造自太伯[3],宣于延陵[4]。盖端委之所彰[5],高节之所兴[6]。建至德以创洪业[7],世无得而显称[8]。由克让以立风俗[9],轻脱
于千乘[10]。若率土而论都[11],则非列国之所觖望也[12]。
【注释】
[1]大吴:对吴国的美称。巨丽:壮丽。
[2]有吴:吴国。有,衬音词。
[3]造自太伯:吴国创始于太伯。造,开始。太伯,周太王的长子。据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记载,太伯的弟弟季历贤,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,太伯同二弟仲雍一起出走,到达荆蛮,自号勾吴,开创了吴国。
[4]宣于延陵:显威于延陵。宣,显露。延陵,指季札。曾封于延陵,人称延陵季子,春秋时著名的吴国公子。《春秋左传》《史记》记他的事迹有出入。据《史记》载,吴王寿梦欲立季札,季札不可,遂把王位让给诸樊。
[5]端委之所彰:此句赞美太伯的功业。《春秋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太伯端委以治周礼。”记太伯一到吴地,身穿礼服,推行周礼。端,玄端之衣。委,委貌之冠。皆周统一前礼服,其后仍之。
[6]高节之所兴:此句赞扬延陵季子礼让的高风。高节,高尚的节操。李善注:“端委至德,太伯也。高节克让,延陵也。”
[7]至德:最高尚完美的德行。
[8]世无得而显称:《论语·泰伯》孔疏引郑注:太伯三以天下让,“三让之美,皆隐蔽不著,人无得而称焉”。对太伯的至德,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称扬。
[9]克让:克己让人。
[10]脱
(xǐ):脱鞋。比喻吴太伯、季札舍弃王位如脱敝鞋,轻易无所顾。
,草鞋。千乘:春秋时以拥有车乘数量来衡量诸侯国实力。较大的诸侯国可拥战车千乘左右,故称千乘之国。古代一车四马七十二甲士为一乘。
[11]率土:“率土之滨”的省语,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。四海之内、普天之下之意。
[12]非列国之所觖(kuì)望: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列国臣下时有觖望,吴重礼让,与彼异也。”觖,冀,企望。
【翻译】
“您难道没有听说大吴的壮丽雄伟吗?大吴开国,肇始于太伯,显威于季札。太伯彰明礼义,延陵发扬高风。建树崇高至德,创立大业,黎民找不到言语颂扬。克己让人蔚成风俗,舍弃王位易如脱鞋。以天下之大来评价都城,大吴使列国望尘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