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且其君子,弘懿明睿,允恭温良,容止可则,出言有章,进退屈伸,与时抑扬。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尔其则有谋臣武将,皆能攫戾执猛,破坚摧刚。排揵陷扃,蹴蹈咸阳。高祖阶其涂,光武揽其英。是以关门反距,汉德久长。及其去危乘安,视人用迁。周召之俦,据鼎足焉,以庀王职。缙绅之伦,经纶训典,赋纳以言。是以朝无阙政,风烈昭宣也。于是乎鲵齿眉寿鲐背之叟,皤皤然被黄发者,喟然相与歌曰:“望翠华兮葳蕤,建太常兮裶裶。驷飞龙兮骙骙,振和鸾兮京师。总万乘兮徘徊,按平路兮来归。”

【原文】

且其君子,弘懿明睿[1],允恭温良[2],容止可则[3],出言有章[4],进退屈伸,与时抑扬[5]。方今天地之睢剌[6],帝乱其政[7],豺虎肆虐[8],真人革命之秋也[9]。尔其则有谋臣武将[10],皆能攫戾执猛[11],破坚摧刚[12]。排揵陷扃[13],蹴蹈咸阳[14]。高祖阶其涂[15],光武揽其英[16]。是以关门反距[17],汉德久长。及其去危乘安[18],视人用迁[19]。周召之俦[20],据鼎足焉[21],以庀王职[22]。缙绅之伦[23],经纶训典[24],赋纳以言[25]。是以朝无阙政[26],风烈昭宣也[27]。于是乎鲵齿眉寿鲐背之叟[28],皤皤然被黄发者[29],喟然相与歌曰:“望翠华兮葳蕤[30],建太常兮裶裶[31]。驷飞龙兮骙骙[32],振和鸾兮京师[33]。总万乘兮徘徊[34],按平路兮来归[35]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弘懿(yì):大德。懿,美德。明睿(ruì):聪明睿智。睿,智慧。

[2]允恭温良:的确谦恭、温和、善良。

[3]容止可则:仪容举止可为榜样。

[4]出言有章:说话可作规章。

[5]与时抑扬:随着形势变化采用不同对策。

[6]方今:过去与现在。李善注:“方,向也。谓高祖之时。”又注:“今,时辞也。谓光武。”睢剌(suī là):乖剌。喻祸乱。李善注:“谓秦二叶也。”

[7]帝:汉高祖刘邦。乱:治理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乱,治也。”

[8]豺虎:喻王莽。肆虐:疯狂残害百姓。

[9]真人:指光武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王莽篡位,忌恶刘氏,以钱文有‘金刀’,故改为‘货泉’。或以‘货泉’字文为‘白水真人’。”按,“泉”字,上“白”下“水”,“货”字“亻”为“人”,旁类“真”。光武兴起于白水乡,因时称光武为白水真人。革命:实行变革以应天命。古代认为,奉天之命,始能为君,朝代更替是应天之命,故称革命。

[10]其:他们。指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帝刘秀。

[11]攫戾(jué lì):与凶暴之敌相搏。攫,搏。戾,暴戾。执猛:擒捉凶猛之敌。

[12]破坚摧刚:攻破坚固的堡垒,击败顽强的敌军。

[13]排揵(jiàn)陷扃(jiōng):破城斩关。揵、扃:李善注:“《说文》曰:揵,距门也。又曰:扃,外闭之关也。”

[14]蹴蹈:践踏。蹴,踏。蹈,踩。

[15]高祖阶其涂:指高祖刘邦因南阳之道而取得成功。阶,李善注:“因也。”其,指南阳。涂,道路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载,七月,沛公攻宛城,“南阳守 且其君子,弘懿明睿,允恭温良,容止可则,出言有章,进退屈伸,与时抑扬。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尔其则有谋臣武将,皆能攫戾执猛,破坚摧刚。排揵陷扃,蹴蹈咸阳。高祖阶其涂,光武揽其英。是以关门反距,汉德久长。及其去危乘安,视人用迁。周召之俦,据鼎足焉,以庀王职。缙绅之伦,经纶训典,赋纳以言。是以朝无阙政,风烈昭宣也。于是乎鲵齿眉寿鲐背之叟,皤皤然被黄发者,喟然相与歌曰:“望翠华兮葳蕤,建太常兮裶裶。驷飞龙兮骙骙,振和鸾兮京师。总万乘兮徘徊,按平路兮来归。” 降,封为殷侯……引兵西,无不下者”,“八月,沛公攻武关,入秦”。可见南阳归顺,为刘邦入秦关键。

[16]光武揽其英:指光武因为总揽南阳英雄,而能中兴汉室。故李善注引《东观汉记》曰:“邓禹、吴汉,并南阳人。”

[17]关门反距:西汉凭函谷关控制关东,东汉凭函谷关控制关西。反距,反方向的控制。距,通“拒”,拒守。此作控制解。

[18]去危乘安:指平定天下后。李善注:“谓太平也。”

[19]视人用迁:视臣僚之特长而任用提拔。又,李善注:“谓观人所安而设教。”又,于光华注:“视人心所安而迁都也。”

[20]周召(shào):周公旦、召公奭。

[21]鼎足:此指辅佐帝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三公。周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汉为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。《汉书·董贤传》:“夫三公,鼎足之辅也。”

[22]庀(pǐ):治理。

[23]缙绅(jìn shēn):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。此用为官宦的代称。缙,插笏于带。绅,垂长带。

[24]经纶训典:整理垂训后世的经典。

[25]赋纳以言:进献良言。

[26]阙政:弊政。

[27]风烈:风尚功业。烈,功业,业绩。昭宣:汉昭帝、汉宣帝。在他们统治时期,武帝后期一度衰退的西汉国力重又兴盛,有人称之为“昭宣中兴”。

[28]鲵(ní)齿:再生之齿。指高寿之人。眉寿:古人认为眉长者必高寿。鲐(tái)背:指老人。

[29]皤皤(pó):白首貌。黄发:指老人。

[30]翠华:翠鸟羽毛所饰的旗。葳蕤(wēi ruí):色彩鲜明貌。

[31]太常:帝王仪仗队中的日月旗。裶裶(fēi):旗长貌。

[32]驷(sì)飞龙:四马之车如飞龙迅疾。骙骙(kuí):马健壮貌。

[33]和鸾:和谐的车铃声。

[34]乘:一车四马为一乘。

[35]来归:南阳为光武旧居,故南巡于此曰来归。

【翻译】

作为君子,不仅有美德而且很聪明,谦恭温和善良是其真性,仪态可为众人榜样,言论可作国家规章,不论他是进退屈伸,都随着形势变化采用不同对策。当年天下不宁,高祖理顺其政;近世豺虎虐民,光武应天革命。各有谋臣武将,能够克敌制胜,破坚摧刚。陷城斩关,进占咸阳。高祖因选走南阳之道而破秦成功,光武因总揽南阳英杰而中兴汉邦。高祖凭借函谷关控制东方,光武凭借函谷关控制西方;共同使汉家基业绵延久长。消灭王莽,建都洛阳,使用臣僚,避短扬长。对于有周、召德才的贤臣,使据三公之位,以辅弼君王。对于士大夫之流,使其编纂经典,贡献意见。因而朝廷没有缺漏,政风政绩比美昭、宣二帝。于是耆老作歌颂赞:“光武帝的仪仗啊灿烂辉煌,日月之旗啊又宽又长。四马之车啊疾如飞龙,铃声响遍啊京城四方。率领万骑啊安然行进,沿着大路啊来到南阳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