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偷乐[1],忘民怨之为仇也。好殚物以穷宠[2],忽下叛而生忧也[3]。夫水所以载舟,亦所以覆舟[4]。坚冰作于履霜[5],寻木起于蘖栽[6]。昧旦丕显,后世犹怠[7]。况初制于甚泰,服者焉能改裁[8]?故相如壮上林之观,扬雄骋羽猎之辞,虽系以‘
墙填堑’[9],乱以‘收罝解罘’[10],卒无补于风规[11],衹以昭其愆尤[12]。臣济奓以陵君[13],忘经国之长基[14]。故函谷击柝于东[15],西朝颠覆而莫持[16]。凡人心是所学,体安所习[17]。鲍肆不知其臭[18],翫其所以先入[19]。《咸池》不齐度于蛙咬,而众听或疑[20]。能不惑者,其唯子野乎[21]?”
【注释】
[1]剿(jiǎo):劳。偷乐:苟且寻乐。
[2]穷宠:穷极骄逸之乐。宠,骄。
[3]忽:忽略,忽视。
[4]“夫水”二句: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:“夫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。水所以载舟,亦所以覆舟。”
[5]坚冰作于履霜:指事情皆从微末开始显著。《周易·坤》:“履霜坚冰至。”意谓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。作,兴起。
[6]寻木:指高大的树木。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:“寻木长千里。”蘖(niè)栽:初种的树苗。
[7]“昧旦丕显”二句:语出《春秋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昧旦丕显,后世犹怠。”薛综注:“谓起行大明之道,后世子孙犹尚懈怠。”昧旦,天未全明之时。昧,早。丕显,大明。
[8]“况初制”二句:薛综注:“譬如为人裁衣,始制之洪大,服者得而衣之,何能更小之乎?”况,比方。裁,制。
[9]系以“
(tuí)墙填堑(qiàn)”:司马相如作《上林赋》,结尾部分有:“乃命有司……
墙填堑,使山泽之人得至焉。”系,文章结尾之词。
墙,推倒围墙。
,同“颓”,使倒塌。填堑,填平壕沟。
[10]乱以“收罝(jū)解罘(fú)”:扬雄《羽猎赋》最后结尾曰:“放雉兔、收罝罘,糜鹿茎荛,与百姓共之。”乱,文章结尾之词。罝、罘皆为捕兽网,捕兔用。
[11]风规:教化成规。亦谓讽谏规劝。
[12]衹(zhǐ):薛综注:“祇,适也。”古籍中“祗”“衹”“秖”等字通用。今皆读zhǐ。愆尤:过失。
[13]济奓(chǐ):过度奢侈。薛综注:“济谓度也。度于奢侈,谓谮也。”奓,同“侈”。陵:逾,超过。
[14]经国:治理国家。长基:长久基业。
[15]函谷:关名。在今河南新安东北。柝(tuò):巡夜击以报警的木梆子。
[16]西朝颠覆:指西汉政权被推翻。
[17]“凡人”二句:薛综注:“所习,为心所好。爱者即学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夫常人安于故习,学者溺于所闻。”
[18]鲍肆不知其臭: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鲍肆,出售鲍鱼的商店。鲍鱼,即盐渍鱼,其气味腥臭。
[19]翫(wàn):习惯于。先入:薛综注:“言久处其俗也。”
[20]“《咸池》”二句:薛综注:“言《咸池》之音,本不与蛙咬同,而众听者乃有疑惑。”《咸池》,古乐名。相传为尧乐。《礼记·乐记》曰:“《咸池》,备矣。”孔疏说是黄帝之乐,尧增修沿用。蛙咬,同“哇咬”,不合礼乐的俗乐。
[21]子野:即师旷。春秋晋乐师。字子野,生而目盲,善辨声乐。薛综注:“以喻安处先生也。言西京奢泰肆情,不依礼度。东京俭约,依礼行事,众人观之,谓是其一。唯安处先生得知其旨也。”
【翻译】
“如今公子所言只想劳苦百姓以图眼前的欢乐,不知人民会怨恨而把自己当成仇人。如果只喜欢刮尽民财以骄奢淫逸,忽视下民会背叛自己,就会造成莫大祸患。水可以将船载托起来,也可以使船倾覆沉没。坚厚的冰层是从脚下的薄霜积累起来的,参天大树是从小树苗慢慢长大的。先帝未明即起以务光明大业,后世子孙尚且懈怠。譬如开始裁制的衣服过于宽大,穿衣服的人又怎能将其改裁?所以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描写上林苑的奇观,扬雄《羽猎赋》以铺张的辞藻描绘狩猎的宏阔场面,虽然《上林赋》结尾提到‘
墙填堑’,《羽猎赋》结尾说到‘收罝解罘’,但最终无补于教化规范,却恰恰表现出他们的过失。作为臣子如果以过度奢侈靡费凌驾于君主之上,就会忘记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。所以京师以东函谷关的守兵正在击柝报警,西汉政权已被王莽颠覆无法维持。大凡人的心性总是认为自己学的是对的,人的身体总是安于习俗。常在咸鱼商店的人嗅不到腥臭,原因是习惯于长久所处的环境。上古圣王之乐《咸池》与蛙咬淫靡之曲,本是不同法度的两种音乐,然而听众不能分辨,对合礼之乐反而表示怀疑。能够分辨清楚不受迷惑的,大概只有师旷一人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