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客既醉于大道,饱于文义。劝德畏戒,喜惧交争,罔然若酲,朝罢夕倦,夺气褫魄之为者,忘其所以为谈,失其所以为夸。良久乃言曰:“鄙哉予乎!习非而遂迷也。幸见指南于吾子。若仆所闻,华而不实。先生之言,信而有征。鄙夫寡识,而今而后,乃知大汉之德馨,咸在于此。昔常恨‘三坟’‘五典’既泯,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。得闻先生之余论,则大庭氏何以尚兹。走虽不敏,庶斯达矣。”

【原文】

客既醉于大道,饱于文义[1]。劝德畏戒[2],喜惧交争[3],罔然若酲[4],朝罢夕倦,夺气褫魄之为者[5],忘其所以为谈,失其所以为夸。良久乃言曰:“鄙哉予乎!习非而遂迷也[6]。幸见指南于吾子[7]。若仆所闻,华而不实。先生之言,信而有征[8]。鄙夫寡识[9],而今而后,乃知大汉之德馨[10],咸在于此。昔常恨‘三坟’‘五典’既泯[11],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[12]。得闻先生之余论[13],则大庭氏何以尚兹[14]。走虽不敏[15],庶斯达矣[16]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“客既醉”二句:薛综注:“客斥公子,谓闻东京文义之道,若醉饱焉。”张铣注:“得道义之味。”大道,指安处先生所说的这些大道理。文义,文章内容含义。

[2]劝德畏戒:薛综注:“劝德,谓公子见先生说东京礼法,自劝勉行其道德。又畏惧先生之戒也。”

[3]喜惧交争: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闻东京之礼法而劝德,故喜。闻西京之危亡而畏戒,故惧……两者心战……心战者,即此赋交争之义。”

[4]罔然:失意的样子。酲:醉后昏迷。

[5]“朝罢夕倦”二句:薛综注:“朝罢夕倦,晓夜不卧,惘然如神夺其精气,又若魂魄亡离其身。”朝罢夕倦,从早到晚感到疲倦。罢,疲劳,疲倦。褫,夺。

[6]习非而遂迷:薛综注:“自鄙其迷惑,所学者非正也。”《法言·寡见》:“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,迷识也。”

[7]指南:比喻指导或指导者。薛综注:“言己之惑,不知南北。今先生指以示我,我则足以三隅反也。”

[8]征:验。

[9]鄙夫:鄙陋浅薄的人。此处用作谦辞。

[10]馨:远闻的香气。

[11]三坟、五典: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。三坟,三皇之书。伪孔安国《尚书序》:“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,谓之三坟。”五典,五帝之书。泯:灭。

[12]炎帝、帝魁:薛综注:“炎帝,神农后也。帝魁,神农名。并古之君号也。”一说为一人。《潜夫论·五德志》曰:“赤帝魁隗,身号炎帝,世号神农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窃以此赋之帝魁,当为神农后之帝魁。下文大庭氏即神农。帝魁为帝临魁。炎帝亦神农之后……即《五帝本纪》炎帝欲侵陵诸侯者也。此举古帝王,故称其美,不必以文害义。”

[13]余:丰富。

[14]大庭氏:薛综注:“大庭,古国名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礼记·月令》郑注曰:‘炎帝,大庭氏也。’……此赋之意,似与《春秋说》同指神农氏而言也。”尚:高。兹:此。

[15]走:奴仆。公子自谦之辞。薛综注:“走,公子自称走使之人,如今言仆矣。”

[16]庶:庶几,差不多。

【翻译】

客人听了这番话,已经沉醉在安处先生所说的大道理之中,饱尝了这些话的精深含义。一方面为先生所说的东京礼法所劝勉鼓舞,另一方面又为先生所告诫的西京奢侈不合礼教而畏惧。一喜一惧在胸中斗争十分激烈,茫茫然像喝醉了酒似的整天感到疲倦,又像被夺去精气那样失魂落魄,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,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夸饰。停了好久才说道:“我这个人是多么浅陋啊!所学者非正道,因此受这般迷惑。今天荣幸地得到先生指教,使我在迷途中明确了方向。像我所闻见的西京之事,都是虚华而非实录。先生所说的,有根有据,真实可靠。我这个鄙陋浅薄之人见识不广,从今以后,才知大汉美善的德政,全在这里。从前常常痛惜‘三坟’‘五典’这些古籍已经泯灭,只有仰慕而看不到炎帝和帝魁的美德。现在得闻先生这篇宏论,就知道大庭神农氏何以如此受到尊崇。仆虽愚钝未通晓大道,经先生之言差不多已经通晓了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