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“是以论其迁邑易京,则同规乎殷盘。改奢即俭,则合美乎《斯干》。登封降禅,则齐德乎黄轩。为无为,事无事,永有民,以孔安。遵节俭,尚素朴,思仲尼之克己,履老氏之常足。将使心不乱其所在,目不见其可欲。贱犀象,简珠玉,藏金于山,扺璧于谷。翡翠不裂,玳瑁不蔟。所贵惟贤,所宝惟谷。民去末而反本,咸怀忠而抱悫。于斯之时,海内同悦,曰:吁,汉帝之德,侯其袆而!

【原文】

“是以论其迁邑易京[1],则同规乎殷盘[2]。改奢即俭,则合美乎《斯干》[3]。登封降禅[4],则齐德乎黄轩[5]。为无为,事无事[6],永有民,以孔安[7]。遵节俭,尚素朴,思仲尼之克己[8],履老氏之常足[9]。将使心不乱其所在,目不见其可欲[10]。贱犀象[11],简珠玉[12],藏金于山,扺璧于谷[13]。翡翠不裂[14],玳瑁不蔟[15]。所贵惟贤,所宝惟谷[16]。民去末而反本[17],咸怀忠而抱悫[18]。于斯之时,海内同悦,曰:吁,汉帝之德,侯其袆而[19]

【注释】

[1]京:京师。

[2]规:法。殷盘:指殷商君主盘庚,汤九世孙祖丁之子。继兄阳甲即位。时王室衰乱,盘庚率众自奄(今山东曲阜)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),使商复兴。

[3]《斯干》:《诗经·小雅》之篇名。歌颂周宣王缩减宫室的美政。薛综注:“今汉光武改西京奢华而就俭约,合《斯干》之美。”

[4]登封降禅:薛综注:“登,谓上泰山封土。降,谓下禅梁父也。”

[5]黄轩:黄帝轩辕。薛综注:“言光武登上泰山,下禅梁父,则与黄帝轩辕齐其功德。”

[6]“为无为”二句:儒家提倡以德政感化人民,不施行刑法的无为而治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。”道家也提倡顺应自然,顺民之自然,不以强求。《老子》六十三章:“为无为,事无事。”五十七章:“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无事而民自富。”

[7]孔:甚。

[8]仲尼:孔子。克己:克己约身。己,私欲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’。”马融注:“克己,约身。”

[9]老氏:老子。常足:《老子》四十六章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……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”

[10]“将使心”二句:《老子》三章:“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。”可欲,引起欲望的事物。

[11]犀象:犀角、象牙等宝贵之物。

[12]简:捐弃,剔除。

[13]扺(zhǐ):投掷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扺,投也,与掷训同。”

[14]翡翠不裂:指不折断拔取翡翠羽毛以作装饰。翡翠,鸟名。

[15]玳瑁(dài mào):形状如龟的一种爬行动物,产于热带海中,甲壳名贵,可作装饰品。不蔟(chuò):不用鱼叉捕取。蔟,同“簎(cè)”,叉取,刺破。

[16]所宝惟谷:李善注引《范子计然》:“五谷者,万人之命,国之重宝。”

[17]去末而反本:薛综注:“诈伪为末,忠信为本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本,谓农,末,谓工商。”两说均可通。

[18]悫(què):朴实,谨慎。

[19]侯其袆而:张铣注:“侯,惟也。而,语助辞。”薛综注:“袆,美也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:“祎,美也。”故“袆”字误,应作“祎(yī)”。

【翻译】

“所以论起迁移国都改换京师之事,则与殷王盘庚的做法一样。如今光武皇帝改变西京的奢华而就东京的俭朴,合乎《斯干》歌颂周宣王美政的榜样。上登泰山封土祭天,下至梁父行禅祭地,光武皇帝功德可与黄帝轩辕相仿。以无为为功,以无事为业,永远拥有民心,永保太平安康。遵奉节俭,提倡朴素,想到孔子克己复礼的教诲,履行老子知足常足的思想。使心志不会因为声色美物所惑乱,对那些容易引起欲望的事物目不见,心不想。贱视犀角象牙,抛弃珍珠美玉,将黄金埋在深山,将璧玉丢进峡谷。不折取翡翠的羽毛作为装饰,也不用鱼叉捕取玳瑁以为珍器。所贵重的唯有能治国安民的贤才,所宝贵的唯有养育万民的粮食。百姓弃工商末事以农为本,全都心怀忠信而朴实谨慎。当此之时,天下万民同乐,齐声欢呼:啊,大汉天子的仁德,实在完美啊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