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“尔乃卒岁大傩,殴除群厉。方相秉钺,巫觋操茢,侲子万童,丹首玄制。桃弧棘矢,所发无臬,飞砾雨散,刚瘅必毙。煌火驰而星流,逐赤疫于四裔。然后凌天池,绝飞梁,捎魑魅,斫獝狂,斩蜲蛇,脑方良,囚耕父于清泠,溺女魃于神潢。残夔魖与罔像,殪野仲而歼游光。八灵为之震慑,况鬾蜮与毕方。度朔作梗,守以郁垒,神荼副焉,对操索苇,目察区陬,司执遗鬼。京室密清,罔有不韪。

【原文】

“尔乃卒岁大傩[1],殴除群厉[2]。方相秉钺[3],巫觋操茢[4],侲子万童[5],丹首玄制[6]。桃弧棘矢[7],所发无臬[8],飞砾雨散[9],刚瘅必毙[10]。煌火驰而星流[11],逐赤疫于四裔[12]。然后凌天池[13],绝飞梁[14],捎魑魅[15],斫獝狂[16],斩蜲蛇[17],脑方良[18],囚耕父于清泠[19],溺女魃于神潢[20]。残夔魖与罔像[21],殪野仲而歼游光[22]。八灵为之震慑[23],况鬾蜮与毕方[24]。度朔作梗,守以郁垒,神荼副焉,对操索苇,目察区陬,司执遗鬼[25]。京室密清[26],罔有不韪[27]

【注释】

[1]卒:终。大傩(nuó):年终驱鬼的一种仪式。

[2]殴:同“驱”。厉:恶鬼。

[3]方相:古代驱疫辟邪之神像。

[4]巫觋(xí):男女巫的合称。女巫曰巫,男巫曰觋。《荀子·正论》“出户而巫觋有事”,注曰:“女曰巫,男曰觋。有事,祓除不祥。”茢(liè):笤帚。古代迷信认为用笤帚可扫除不祥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君临臣丧,以巫、祝、桃、茢、执戈,恶之也。”郑注:“茢,萑苕,可扫不祥。”

[5]侲(zhèn)子:幼童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:“先腊一日,大傩,谓之逐疫。其仪,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,十二以下,百二十人为侲子。皆赤帻皂制,执大鼗。”注曰:“侲之言善。善童幼子也。”亦作“振子”。万童:可能是跳舞的童子,或者侲子跳舞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尔雅·释诂》曰:万,大也。侲取于善,岂万取于大欤?又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杜注曰:‘万,舞。’抑逐疫时有歌舞,而曰万童欤?”

[6]丹首:即头戴赤帻,红色头巾。玄制:身穿黑色衣服。

[7]桃弧棘矢:桃木制的弓,棘枝做的箭。古人迷信,以为桃木可以驱鬼,以此用以避邪。

[8]臬(niè):射箭的靶子。

[9]砾:小石子。

[10]刚瘅(dǎn):恶鬼。吕向注:“瘅,鬼也。言投石如雨,刚坚之鬼皆死也。”

[11]煌火:明亮的火把。驰:竞。星流:薛综注:“星流,谓群鬼竞走,煌煌然如火光之与星流也。”李善注引《续汉书》:“傩持火炬,送疫出端门外,驺骑传炬出宫,五营骑士传火,弃洛水中。星流,言疾也。”李说为是。

[12]赤疫:薛综注:“疫鬼恶者也。”四裔:四方极远的地方。

[13]凌:升。天池:寓言幻想中的南海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南冥者,天池也。”

[14]飞梁:天桥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注引《东京赋》注:“逐鬼投洛水中,仍上天池,绝其桥梁,使不复度还。”

[15]捎:杀。魑魅:传说中的山神、鬼怪。

[16]斫(zhuó):斩。獝(xù)狂:恶鬼名。

[17]蜲(wēi)蛇:寓言中的大蛇、泥鳅等怪物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委蛇,其大如毂,其长如辕,紫衣而朱冠。”委蛇,即蜲蛇。

[18]脑:击破其头颅,脑浆溢出。薛综注:“陷其头也。”方良:传说中的山精鬼怪名,食死人脑。亦作“罔两”“魍魉”“罔阆”。

[19]耕父:主干旱之神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神耕父处之,常游清泠之渊,出入有光,见则其国为败。”清泠:水名。薛综注:“在南阳西鄂山上。”

[20]女魃(bá):神话中的旱神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:“有人衣青衣,名曰黄帝女魃。蚩尤作兵伐黄帝……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。黄帝乃下天女曰魃,雨止。遂杀蚩尤。”神潢:薛综注:“神潢,亦水名,未知所在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认为也在南阳,曰:“今据《续汉志》南阳郡蔡侯国注云:有松子亭,下有神陂……《南都赋》云:松子神陂,上云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。此赋亦清泠、神潢并言。清泠水在南阳,则神潢亦在南阳,即神陂矣。”

[21]残:犹杀。夔:薛综注:“木石之怪,如龙有角,鳞甲光如日月,见则其邑大旱。”魖(xū):传说中使人耗财的鬼。罔像:传说中的水怪。《国语·鲁语》:“木石之怪曰夔,蝄 “尔乃卒岁大傩,殴除群厉。方相秉钺,巫觋操茢,侲子万童,丹首玄制。桃弧棘矢,所发无臬,飞砾雨散,刚瘅必毙。煌火驰而星流,逐赤疫于四裔。然后凌天池,绝飞梁,捎魑魅,斫獝狂,斩蜲蛇,脑方良,囚耕父于清泠,溺女魃于神潢。残夔魖与罔像,殪野仲而歼游光。八灵为之震慑,况鬾蜮与毕方。度朔作梗,守以郁垒,神荼副焉,对操索苇,目察区陬,司执遗鬼。京室密清,罔有不韪。 。水之怪曰龙,罔象。”[22]殪(yì):杀死。野仲、游光:皆恶鬼名。薛综注:“野仲、游光,恶鬼也。兄弟八人,常在人间作怪害。”

[23]八灵:《楚辞·九叹·远逝》王逸注:“八灵,八方之神也。”慑:恐惧。

[24]鬾(qí):小儿鬼。蜮:水中鬼怪,含沙射人,使人发病。毕方:火灾之怪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章莪之山……有鸟焉,其状如鹤,一足,赤文青质而白喙,名曰毕方,其名自叫也。见则其邑有讹火。”

[25]“度朔作梗”几句:指用桃木雕成神荼、郁垒的形状以驱避恶鬼。《风俗通义·祀典》:“《黄帝书》曰:‘上古之时,有(神)荼与郁垒昆弟二人,性能执鬼,度朔山上立桃树下,简阅百鬼,无道理,妄为人祸害,荼与郁垒缚以苇索,执以食虎。’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,饰桃人,垂苇茭,画虎于门,皆追效于前事,冀以卫凶也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学林》曰:今人正月旦,以桃木为版,书神荼郁垒于版,而置于门,谓之桃符,即桃梗也……桃梗即木偶人也。谓之梗者,削桃为人形,以其粗有人形,大略而已,故谓之梗……《东京赋》言度朔作梗者,言以度朔山桃木为符梗也。”度朔,神话传说中的山名。作梗,梗即桃梗。索苇,用以缚鬼的草绳。区陬(zōu),角落。司,主。遗鬼,逃亡之鬼。

[26]京室:王室。密:静。清:洁。

[27]罔:无。韪(wěi):善。

【翻译】

“至于年终举行大傩,驱除那些恶鬼。方相氏手执斧钺,男巫和女巫操起笤帚,一百二十名驱鬼童子跳着万舞,头上戴着红头巾,身上穿着黑衣服。桃木弓棘枝箭,向四面八方射击,小石子像雨一样飞散,刚坚的恶鬼全都毙命。明亮的火把如流星般飞驰,将赤疫恶鬼驱逐在四海之外。然后登上天池,截断桥梁,使众鬼无路返回原处,杀死山泽的鬼怪,砍杀凶恶的獝狂鬼,斩断蜲蛇身躯,砸烂方良脑袋,将旱神耕父囚禁在清泠渊,将妖怪女魃溺死在神潢。杀死夔魖罔象,击毙野仲和游光。八方的精怪都震慑恐惧,何况那种小儿鬼与毕方。用东海度朔山上的桃木作符梗木偶避邪,门前有神荼郁垒守护,郁垒神荼一正一副,二人手执缚鬼的绳索,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各个角落,搜寻捉拿那些逃窜的鬼怪妖魔。从此京城宫廷王室安宁洁净,再没有妖怪和厉鬼作恶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