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“乃御小戎,抚轻轩。中畋四牡,既佶且闲。戈矛若林,牙旗缤纷。迄上林,结徒营。次和树表,司铎授钲。坐作进退,节以军声。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陈师鞠旅,教达禁成。火列具举,武士星敷。鹅鹳鱼丽,箕张翼舒。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。驭不诡遇,射不翦毛。升献六禽,时膳四膏。马足未极,舆徒不劳。成礼三殴,解罘放麟。不穷乐以训俭,不殚物以昭仁。慕天乙之弛罟,因教祝以怀民。仪姬伯之渭阳,失熊罴而获人。泽浸昆虫,威振八宇。好乐无荒,允文允武。薄狩于敖,既璅璅焉。岐阳之蒐,又何足数?

【原文】

“乃御小戎[1],抚轻轩[2]。中畋四牡[3],既佶且闲[4]。戈矛若林,牙旗缤纷[5]。迄上林[6],结徒营[7]。次和树表[8],司铎授钲[9]。坐作进退[10],节以军声[11]。三令五申[12],示戮斩牲[13]。陈师鞠旅[14],教达禁成[15]。火列具举[16],武士星敷[17]。鹅鹳鱼丽[18],箕张翼舒[19]。轨尘掩迒[20],匪疾匪徐[21]。驭不诡遇[22],射不翦毛[23]。升献六禽[24],时膳四膏[25]。马足未极[26],舆徒不劳[27]。成礼三殴[28],解罘放麟[29]。不穷乐以训俭[30],不殚物以昭仁[31]。慕天乙之弛罟[32],因教祝以怀民[33]。仪姬伯之渭阳[34],失熊罴而获人[35]。泽浸昆虫[36],威振八宇[37]。好乐无荒[38],允文允武[39]。薄狩于敖[40],既璅璅焉[41]。岐阳之蒐[42],又何足数?

【注释】

[1]小戎:古代兵车的一种。

[2]抚:据。轻轩:轻捷的车。

[3]中畋(tián):田猎时居中之车。

[4]佶:健壮。闲:通“娴”,熟练。

[5]牙旗:大将的旌旗。古代天子出行建大旗,旗杆上以象牙装饰,故名牙旗。

[6]迄:至。上林:即西园上林苑。

[7]结:止。徒:众。营:域。宿营地。

[8]和:军营正门。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“交和而舍”,曹操注军门为和门,两军相对为交和。树表:即立两旌旗表示军门,亦称门表。李善注:“《周礼》曰:‘大阅,虞人为表,以旌为左右和门。’”

[9]司铎:《周礼·大司马》:“群司马振铎,车徒皆作。”司,指司马。钲:古代乐器名。亦名丁宁。形似钟而狭长,有长柄,用时口朝上,以槌敲击。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伐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“方叔率止,钲人伐鼓”,毛传:“钲以静之,鼓以动之。”

[10]坐作进退:坐与起、行与止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:“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。”

[11]节:节奏。薛综注:“言声中进退,取钟鼓旌之节。”

[12]三令五申:再三告诫。李善注引《尹文子》:“将战,有司读诰誓,三令五申,既毕,然后即敌。”

[13]示戮斩牲:薛综注:“有不用命者,斩之若牲也。”李善注引《周礼》:“大阅,斩牲以徇阵,曰:不用令者斩之。”

[14]陈师鞠旅:即列队誓师。鞠,告诫,誓告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“陈师鞠旅”,郑笺:“此言将战之日,陈列其师旅,誓告之也。”

[15]教达:指三令五申。

[16]火列:举火把者的行列。《诗经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“火烈具举”,郑笺:“列人持火俱举,言众同心。”

[17]敷:遍布。

[18]鹅、鹳、鱼丽:皆战阵名。

[19]箕张翼舒:亦阵形之变化。箕,苍龙七宿中的箕宿。由四星组成,形如簸箕,口大,故曰箕张。翼,南方朱鸟七宿中的翼宿,为朱鸟之翼,由二十二星组成,为鸟舒展双翅之形,故曰翼舒。

[20]轨尘掩迒(háng):车轮扬起的尘土正好掩盖着车辙。迒,迹。

[21]匪:同“非”,不。

[22]诡遇: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。

[23]射不翦毛:古代田猎时射击鸟兽都有一定规定,分上杀、中杀、下杀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朱熹曰:“古者田猎获禽,面伤不献,践毛不献,不成禽不献。”翦毛,即破坏损害了鸟兽的羽毛。

[24]升献:进献。升,进。六禽:雁、 “乃御小戎,抚轻轩。中畋四牡,既佶且闲。戈矛若林,牙旗缤纷。迄上林,结徒营。次和树表,司铎授钲。坐作进退,节以军声。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陈师鞠旅,教达禁成。火列具举,武士星敷。鹅鹳鱼丽,箕张翼舒。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。驭不诡遇,射不翦毛。升献六禽,时膳四膏。马足未极,舆徒不劳。成礼三殴,解罘放麟。不穷乐以训俭,不殚物以昭仁。慕天乙之弛罟,因教祝以怀民。仪姬伯之渭阳,失熊罴而获人。泽浸昆虫,威振八宇。好乐无荒,允文允武。薄狩于敖,既璅璅焉。岐阳之蒐,又何足数?“乃御小戎,抚轻轩。中畋四牡,既佶且闲。戈矛若林,牙旗缤纷。迄上林,结徒营。次和树表,司铎授钲。坐作进退,节以军声。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陈师鞠旅,教达禁成。火列具举,武士星敷。鹅鹳鱼丽,箕张翼舒。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。驭不诡遇,射不翦毛。升献六禽,时膳四膏。马足未极,舆徒不劳。成礼三殴,解罘放麟。不穷乐以训俭,不殚物以昭仁。慕天乙之弛罟,因教祝以怀民。仪姬伯之渭阳,失熊罴而获人。泽浸昆虫,威振八宇。好乐无荒,允文允武。薄狩于敖,既璅璅焉。岐阳之蒐,又何足数?“乃御小戎,抚轻轩。中畋四牡,既佶且闲。戈矛若林,牙旗缤纷。迄上林,结徒营。次和树表,司铎授钲。坐作进退,节以军声。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陈师鞠旅,教达禁成。火列具举,武士星敷。鹅鹳鱼丽,箕张翼舒。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。驭不诡遇,射不翦毛。升献六禽,时膳四膏。马足未极,舆徒不劳。成礼三殴,解罘放麟。不穷乐以训俭,不殚物以昭仁。慕天乙之弛罟,因教祝以怀民。仪姬伯之渭阳,失熊罴而获人。泽浸昆虫,威振八宇。好乐无荒,允文允武。薄狩于敖,既璅璅焉。岐阳之蒐,又何足数? 、鸠、鸽。

[25]四膏:薛综注:“四膏者,《礼记》曰:牛膏香,犬膏臊,鸡膏腥,羊膏膻。”膏,油脂。

[26]极:尽。

[27]舆徒:车徒,车卒。李善注:“韦昭《汉书》注曰:‘舆,车士也。’”

[28]三殴:即三驱。殴,同“驱”。三驱说法不一。《春秋穀梁传·桓公四年》:“四时之田用三焉……一为干豆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”又,三驱即三面驱禽,让开一路,即网开一面,表示好生之德。

[29]罘(fú):网。麟:薛综注:“大鹿曰麟。”《说文解字》:“麟,大牝鹿也。”

[30]穷:极。训:教。

[31]殚:尽。物:指禽兽。昭仁:显扬仁德。

[32]天乙之弛罟(gǔ):指成汤让田猎者将网罗去掉三面,不要捕尽鸟兽。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汤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,尽之矣。非桀其孰为此也?’汤收其三面,置其一面,更教祝曰:‘昔蛛蝥作网罟,今之人学纾,欲左者左,欲右者右,欲高者高,欲下者下,吾取其犯命者。’汉南之国闻之曰:‘汤之德及禽兽矣!’四十国归之。”天乙,成汤。弛,废。

[33]祝:掌管祠庙中祭祀的人。怀:来。

[34]仪:则,效法。姬伯之渭阳:指周文王访姜子牙于渭水之阳。姬伯,周文王姬昌,曾为西伯侯。

[35]失熊罴而获人:指周文王出猎时未获得野兽,而得到了贤臣姜尚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太公望吕尚者,东海上人……以渔钓奸周西伯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:所获非龙非彨,非虎非罴,所获霸王之辅。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与语大说……载与俱归。”

[36]泽:恩泽,德泽。浸:润。昆虫:小虫。李善注:“《毛诗序》曰:‘文王德及鸟兽昆虫焉。’”

[37]八宇:八方区宇。

[38]无荒:指不好荒淫之乐。

[39]允文允武:薛综注:“信与文王武王等其功德也。”允,确实。文,指周文王。武,指周武王。一说指文事和武功兼备。

[40]薄狩于敖:指周宣王在敖地举行狩猎之礼。薄,发语助词。敖,郑地。今河南荥阳。

[41]璅璅(suǒ):细小不足道。璅,同“琐”。

[42]岐阳之蒐(sōu):指周成王在岐山之阳举行狩猎之礼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四年》“成有岐阳之蒐”,杜预注:“周成王归自奄,大蒐于岐山之阳。”岐阳,今陕西岐山县治。蒐,即大蒐,古代军队每五年进行一次大检阅,称大蒐。大检阅时即以狩猎练兵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:“中冬,教大阅……遂以狩田。”

【翻译】

“于是驾起小战车先行,轻捷的车子也已起动。中间的田猎车驾着四匹雄马,既雄健又能熟练地驰骋。狩猎队伍戈矛林立,军中大旗飘扬挥动。队伍到达城西上林苑,停止下来集中一起临时宿营。虞人将营地建军门,左右立两旌旗为门表,司马振铎传击金钲以停止前行。军士站立坐下前进后退,都服从军中旌旗和军乐的节奏号令。在军前三令五申告诫士兵服从命令,以斩杀牲畜向不服从军令者示众。列好阵容誓师狩猎,军纪下达军法禁令已成。一队队士兵齐举火把,武士散开如星罗棋布。摆开鹅阵、鹳阵、鱼丽阵,战阵如箕张口如鸟展开双翼。车轮碾起的尘土掩盖着车辙,战马不快不慢地奔腾。驾车射猎而不横射禽兽,射击鸟兽而不伤害皮毛。进献上六种飞禽,时新膳食用牛、羊、犬、鸡。战马未耗尽气力,车卒也不很疲劳。三种进献礼品的猎物都已获得,解下罗网放走大鹿等禽兽。提倡节俭而不穷奢极欲,表现天子仁德对禽兽不赶尽杀绝。仰慕成汤网开三面之德,教导庙祝德及禽兽因使远国之民前来归顺。效法西伯姬昌在渭水之阳求贤之举,出猎时未获野兽却得到了贤臣。贤王的恩德泽及鸟兽昆虫,令人崇敬的威势声望振动四面八方。爱好娱乐而不荒淫,确实文事与武功兼备与文王武王一样。从前周宣王在敖地举行狩礼,规模小得微不足道。周成王在岐山之阳狩猎阅军,规模也小得不能与此相比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