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盛夏后之致美[1],爰敬恭于明神[2]。尔乃孤竹之管[3],云和之瑟[4],雷鼓
[5],六变既毕[6]。冠华秉翟[7],列舞八佾[8]。元祀惟称[9],群望咸秩[10]。飏槱燎之炎炀[11],致高烟乎太一[12]。神歆馨而顾德[13],祚灵主以元吉[14]。
【注释】
[1]盛:嘉。夏后:夏禹。
[2]爰:语首助词。明神:古代对神的尊称。
[3]孤竹:殷商古国名。在今河北卢龙西。
[4]云和:李善注:“云和,山名也,出美木,用为瑟,其声清亮。”
[5]雷鼓:八面鼓。
(yuān):鼓声多而远。
[6]六变:薛综注:“凡乐六变为一成,则更奏。”李善注引《周礼》曰:“雷鼓路鼗奏之,若乐六变:一变川泽之神见,二变山林之神见,三变丘陵之神见,四变坟衍之神见,五变地神见,六变天神见。”
[7]冠华:舞人头戴的一种华冠。薛综注:“以铁作之,上阔下狭,以翟雉尾饰之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引蔡邕《独断》曰:“建华冠以铁为柱,卷贯大珠九枚。”秉翟:舞人手执野鸡尾。
[8]八佾(yì):古代天子专用的舞乐,有八列,列八人,共六十四人。佾,舞列。
[9]元祀:大的祭祀。指祭天地。元,大。称:举行。
[10]群望:指山川之神的祭祀。薛综注:“既举群岳众神望以祭祀也。”
[11]飏:飞扬。槱(yǒu)燎:祭神时聚薪焚烧。槱,聚。炎炀(yàng):火焰很盛。炀,火炽猛烈。
[12]太一:天神之最尊贵者。也作泰一。
[13]歆馨:接受祭祀。歆,飨。顾德:眷念天子之德。
[14]祚:报,降福。灵主:明主,圣主。元吉:大福,大吉利。
【翻译】
“盛赞夏禹致美于鬼神,恭敬地祈福于上天神明。吹起孤竹国出的管箫,奏起云和山之木制作的琴瑟。敲起八面大鼓,鼓声咚咚震天响,乐奏六变一成奏完,群神已经全现。接着舞人头戴华冠,手执雉尾,排成天子专用的八佾舞队舞蹈。祭祀天地的大典已经开始举行,群岳众神都依次受到祭祀。祭祀时聚柴焚烧,火焰飘扬,高高的烟气一直上升到至尊天府。神明享用着馨香的祭品,感激眷念着天子和群臣的恭敬之德,将大吉大福赐给人间贤明的君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