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及将祀天郊,报地功[1],祈福乎上玄[2],思所以为虔。肃肃之仪尽[3],穆穆之礼殚[4]。然后以献精诚,奉禋祀[5],曰允矣天子者也[6]!乃整法服[7],正冕带[8],珩
纮
[9],玉笄綦会[10]。火龙黼黻[11],藻
鞶厉[12]。结飞云之袷辂[13],树翠羽之高盖。建辰旒之太常[14],纷焱悠以容裔[15]。六玄虬之弈弈[16],齐腾骧而沛艾[17]。
【注释】
[1]“及将”二句:将,欲。祀天郊,报地功,祭祀天地。《白虎通》曰:“祭天必在郊何,天体至清,故祭必于郊,取其清洁也。”李善注:“《周礼》:以正月上辛,郊祀。告于上帝,祭天而郊,以报去年土地之功。”
[2]祈:求。上玄:上天。
[3]肃肃:恭敬。
[4]殚:尽。
[5]禋(yīn)祀:对天神的祭祀。以祭神的牲体和玉帛置于柴上,燃柴烟气上升,表示告于上天。
[6]允:诚信。
[7]法服:礼法规定的标准礼服。
[8]冕:即平天冠,天子礼冠。长一尺六寸,广八寸,前圆后方,以珠玉饰之。举行郊祀、宗祀时则冠之。带:指冕冠两侧装饰有采缯大带。
[9]珩(héng
(dǎn)纮(hóng)
(yán):都是冠冕上的装饰。珩,是冠冕上的玉饰,也称“衡”。
,冠冕上用以系瑱的丝绳。纮,冠冕上系于颔下的带子。
,冠冕上的装饰。
[10]玉笄:玉簪。綦(qí):王冠皮弁上的玉饰,皮弁之缝中,每贯结五采玉十二,以为饰,谓之綦。会:皮弁之缝中。
[11]火龙黼黻(fǔ fú):指衣服上绘绣有龙火等花纹。
[12]藻
(lǜ):用来垫玉的韦带。
,为组,绳索。鞶(pán)厉:衣服上下垂的绶带。
[13]袷(jiá)辂:皇帝出行时的副车。车上竖着翠羽,为盖如云飞。后世称为羽盖车。
[14]辰旒(liú)之太常:指皇帝前后画有日、月、星,垂有十二旒的旌旗。辰,指日、月、星。旗上垂十二旒,名为太常。
[15]焱(yàn)悠:飘舞的样子。指风吹动旌旗,纷纭繁乱,如火花之飞舞。容裔:旌旗起伏动摇的样子,像水波动摇。
[16]六玄虬:六匹黑马。古时天子出行驾六马。弈弈:高大盛美的样子。弈,通“奕”。
[17]腾骧(xiāng):奔跃,超越。沛艾:马疾行时昂首摇动的样子。
【翻译】
“及至要举行郊外祭祀天地大典,天子向上苍祈求赐福,想着怎样对上帝尽其忠敬。庄重严肃,态度毕恭毕敬,威仪肃穆,礼数全已尽到。对上帝献上一片赤诚,也献上祭祀牺牲,诚信啊!真是天帝之子啊!然后重整礼服,端正冠带,冠冕上珩、
、纮、
各种装饰华丽无比,各种美玉从玉簪上一直垂下来。礼服上绣着龙火的花纹,并飘着长长的绶带。皇帝辇后羽盖车上翠羽高高地树立,像片片飞云联结覆盖在皇帝上空。前后仪仗举着绘有日月星图案的旗帜,旗上都垂着十二旒饰。微风吹动旌旗,纷纭繁乱,如同火花飞起。旌旗起伏飘动,又如水波激起涟漪。六匹黑马驾车,高大而庄重。奔跃跨越,昂首阔步,直趋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