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逮至显宗[1],六合殷昌[2]。乃新崇德,遂作德阳[3]。启南端之特闱[4],立应门之将将[5]。昭仁惠于崇贤[6],抗义声于金商[7]。飞云龙于春路[8],屯神虎于秋方[9]。建象魏之两观[10],旌六典之旧章[11]。其内则含德、章台、天禄、宣明、温饬、迎春、寿安、永宁[12],飞阁神行[13],莫我能形[14]。濯龙芳林[15],九谷八溪[16]。芙蓉覆水[17],秋兰被涯[18]。渚戏跃鱼[19],渊游龟
[20]。永安离宫[21],修竹冬青[22]。阴池幽流[23],玄泉洌清[24]。鹎
秋栖[25],鹘鸼春鸣[26]。雎鸠丽黄[27],关关嘤嘤[28]。
【注释】
[1]逮:及。显宗:汉明帝。
[2]六合:上下与四方,共六个方面为六合,泛指天下。殷:盛。
[3]“乃新崇德”二句:新,翻新。崇德、德阳,皆洛阳宫中殿名。崇德殿在南宫,光武时本有,故曰新;德阳殿在北宫,明帝始立,故曰作。
[4]启:开。南端:端门。薛综注:“端门,南方正门。”李善注引《洛阳宫舍记》:“洛阳有端门。”闱:宫中之门。
[5]应门:中门。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“应门将将”,毛传:“王之正门曰应门。”将将:严正之貌。
[6]崇贤:为南宫崇德殿之东门。薛综注:“东方为木,主仁,如春以生万物,昭天子仁惠之德。”
[7]金商:为南宫崇德殿之西门。薛综注:“西为金,主义,音为商,若秋气之杀万物,抗天子德义之声。”
[8]云龙:北宫德阳殿东门称云龙门。薛综注:“飞,飞龙也。《易》曰‘云从龙’,为木兽。”春路:东方道。
[9]屯:陈。神虎:北宫德阳殿西门称神虎门。秋方:西方。
[10]象魏之两观:象魏为宫廷外的阙门。古代宫廷门外有二台,上作楼观,上圆下方,两观双植。门在两旁,中央阙然为道,为悬示教令之处,谓之象魏。
[11]旌:表明。六典:《周礼·太宰》曰:太宰掌建邦之六典,一曰治典,二曰教典,三曰礼典,四曰政典,五曰刑典,六曰事典。典,为国家制度,法则,即国之大法。旧章:旧时的典章制度。
[12]含德、章台、天禄、宣明、温饬、迎春、寿安、永宁:皆殿阁名。
[13]飞阁神行:宫殿之间阁道相连,凌空高架,故曰飞。看不到飞阁中之人往来行走,故曰神行。
[14]形:形状。
[15]濯(zhuó)龙:池名。薛综注:“《洛阳图经》曰:濯龙,池名。故歌曰:‘濯龙望如海,河桥渡似雷。’”芳林:宫苑名。三国时改为华林园。
[16]九谷、八溪:皆养鱼池名。
[17]芙蓉:荷花。
[18]秋兰:香草名。生水边,秋季开花。
[19]渚:水边。
[20]
(xī):一种大龟。
[21]永安:宫名。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《洛阳宫殿名》曰:永安宫周回六百九十八丈,故基在洛阳故城中。”离宫:古代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,别筑宫室,以便随时游处,谓之离宫,表示与正式宫殿分离之意。
[22]修:长。
[23]幽流:伏沟,从地下流通于河。
[24]玄泉:幽深的泉水。玄,黑色。洌:清澄貌。
[25]鹎
(bēi jū):鸟名。又名鸦鸟、鹎鸟。小而多群,腹下白色。
[26]鹘鸼(gǔ zhōu):鸟名。似山鹊而小,短尾,青黑色,多声。一说即斑鸠。
[27]雎鸠:水鸟。又名王鸠,俗名鱼鹰。丽黄:即黄鹂,又名仓庚。
[28]关关嘤嘤:象声词,鸟鸣声。
【翻译】
“到了汉明帝的时候,天下四方都十分太平昌盛。于是翻新南宫崇德殿,又建造北宫德阳殿。开辟南方之正大门,新建立的中门严正堂皇。南宫崇贤东门显示出天子仁惠之德,南宫金商西门高标出君主德义的声望。北宫云龙东门飞架在通往东方的大道上,北宫神虎西门坐落在向西的方向。在宫廷前面兴建阙门两观,中间高悬古时的六典表明国家法令条章。宫内含德、章台、天禄、宣明、温饬、迎春、寿安、永宁八座宫殿,富丽堂皇。高阁凌空飞架,宫人往来其中如神仙穿行,无法描述那些形状。宫墙内有濯龙池、芳林园,以及九谷、八溪养鱼池塘。荷花覆盖着水面,兰草长遍池塘岸旁。水边鱼儿嬉戏跳跃,深水处有大龟鳖在游荡。北宫东北的永安离宫,丛丛翠竹冬夏常青,繁茂生长。阴池的水在地下流淌,泉水幽深,澄澈清凉。秋天鹎
栖息枝头,春天鹘鸼声声啼叫忙。还有那水上雎鸠,枝上黄鹂,关关嘤嘤,宛转歌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