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且高既受命建家[1],造我区夏矣[2]。文又躬自菲薄[3],治致升平之德。武有大启土宇[4],纪禅肃然之功[5]。宣重威以抚和戎狄[6],呼韩来享[7]。咸用纪宗存主[8],飨祀不辍[9],铭勋彝器[10],历世弥光[11]。今舍纯懿[12],而论爽德[13],以《春秋》所讳而为美谈[14],宜无嫌于往初[15],故蔽善而扬恶,祗吾子之不知言也[16]。
【注释】
[1]高:汉高祖。建家:建立国家。
[2]区夏:诸夏之地,指中国。
[3]文:汉文帝。菲薄:俭约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欲作露台,召匠计之,直百金。上曰:‘百金,中人十家之产也。吾奉先帝宫室,常恐羞之,何以台为?’”所以汉代文、景之治,称为太平盛世。
[4]武:汉武帝。大启土宇:开拓疆域。
[5]纪禅肃然:指汉武帝封禅事。在泰山祭天,又至肃然山祭地。纪,记。禅,即封禅。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。在泰山上筑土为坛,报天之功,称封;在泰山下的某山上辟场祭地,报地之德,称禅。肃然,山名。在今山东莱芜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丙辰,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,如祭后土礼。”
[6]宣:汉宣帝。抚:安。戎狄: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部族。
[7]呼韩:即匈奴呼韩邪单于。享:献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载,甘露二年(前52)冬十二月,“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,愿奉国珍朝”。
[8]纪宗存主:李周翰注:“高皇帝为太祖庙,文皇帝为太宗庙,武皇帝为代宗庙,宣皇帝为中宗庙。此四庙代代不迁毁其主。”即这几位皇帝全用纪宗,称“宗”的皇帝其神主长期保存不迁毁,不断享受祭祀。
[9]飨:通“享”,享受。
[10]铭勋彝器:《春秋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夫大伐小,取其所得以作彝器,铭其功烈,以示子孙。”铭,勒,镌刻。勋,功勋,业绩。彝器,古代宗庙之青铜祭器,如钟、鼎、尊、俎之类。
[11]历:经。弥:益。
[12]纯懿:高尚完美的德行。纯,大。懿,美。
[13]爽德:失德。
[14]《春秋》所讳:《春秋公羊传·闵公元年》:“《春秋》为尊者讳,为亲者讳,为贤者讳。”此不言君过,是为尊者讳。讳,隐讳。
[15]宜:义。嫌:憎恶,怨恨。往初:此指西汉。
[16]祗(zhǐ):仅仅,只是。祗与“适”“是”“禔”“疷”等字音近,常相通假;又与“秖”“衹”等字形近,古籍中常多混用。此应作“衹”,只是义。
【翻译】
“且说高祖皇帝接受天命缔造国家,统一我华夏。文帝又身体力行,俭约勤勉,治理天下,升平繁华。武帝有开拓疆域,登泰山祭天、在肃然山祭地,建汉家封禅之功。宣帝对西戎北狄恩威并加,呼韩邪单于朝贡进献皇家。这几位帝王全用纪宗长期保存神主,享用庙祀永远不断,其功勋铭刻在青铜祭器上,经历世代愈远,其功勋愈放光芒。如今公子舍弃四帝纯美之德不谈,而谈论过失,《春秋》所避讳的谈君之恶,今公子却以为美谈,应该说公子对西汉并不反感,之所以如此蔽善而扬恶,是公子不懂立言之道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