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鄙生生乎三百之外,传闻于未闻之者。曾仿佛其若梦,未一隅之能睹。此何与于殷人屡迁,前八而后五。居相圮耿,不常厥土。盘庚作诰,帅人以苦。方今圣上,同天号于帝皇,掩四海而为家。富有之业,莫我大也。徒恨不能以靡丽为国华,独俭啬以龌龊,忘《蟋蟀》之谓何。岂欲之而不能,将能之而不欲欤?蒙窃惑焉,愿闻所以辩之之说也。

【原文】

鄙生生乎三百之外[1],传闻于未闻之者[2]。曾仿佛其若梦[3],未一隅之能睹[4]。此何与于殷人屡迁[5],前八而后五[6]。居相圮耿[7],不常厥土。盘庚作诰[8],帅人以苦[9]。方今圣上,同天号于帝皇[10],掩四海而为家[11]。富有之业,莫我大也。徒恨不能以靡丽为国华[12],独俭啬以龌龊[13],忘《蟋蟀》之谓何[14]。岂欲之而不能[15],将能之而不欲欤[16]?蒙窃惑焉[17],愿闻所以辩之之说也[18]

【注释】

[1]鄙生:公子自谓,谦辞。即凭虚公子谦称。犹今言“鄙人”。三百:薛综注:“自高祖以下,至作赋时也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称永元中作《二京赋》,十年乃成。从汉高祖元年(前206)至后汉和帝永元十七(105),即元兴元年(105),凡三百一十一年。以整数言,故曰“三百”。

[2]未闻:前所未闻。者(dǔ):李善注明古音,为与下面睹、五、土、苦等为韵。

[3]曾:尚,还。

[4]一隅:一角。喻所见狭小。

[5]此何与于殷人屡迁:意为欲迁都洛阳,何如殷之屡迁。与,如。

[6]前八:从契至成汤,传十四世,凡八迁都。《尚书序》曰:“自契至成汤八迁。”后五:此谓自成汤至盘庚间,五迁其都。《尚书序》曰:“盘庚五迁。”

[7]相:古地名。在今河南内黄。圮(pǐ):毁坏。耿:古地名。在今河南温县。

[8]盘庚:殷商君主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曰:“帝盘庚之时,殷已都河北。盘庚渡河南,复居成汤之故居,乃五迁,无定处。殷民咨胥皆怨,不欲徒。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……遂涉河南,治亳。行汤之政,然后百姓由宁,殷道复兴……作《盘庚》三篇。”诰:古时上对下进行训诫、勉励的文告。

[9]帅:率领。苦:世乱之苦。

[10]同天号:谓与天同号。

[11]掩:覆。犹言包括。

[12]靡丽:奢华。国华:为国之光荣。

[13]俭啬:节俭吝啬。龌龊(wò chuò):李周翰注:“但恨不能靡丽华国,独为节爱以自小也。”

[14]《蟋蟀》:《诗经·唐风》中篇名。其诗句曰:“今我不乐,日月其迈。”谓今天我不及时享乐,光阴就将迅速过去。诗序以为刺俭不中礼。

[15]之:往。往就西京之奢华。

[16]不欲:不想离开东都。

[17]蒙窃惑焉:薛综注:“言我不解,何故反去西都,从东京,置奢逸,即俭啬也。”

[18]辩:通“辨”,明辨。说:分别解说。

【翻译】

鄙人生于大汉开国三百年后,过去未曾听说之事多有传闻。至今我还仿佛仍在梦中,竟连一隅实况也未亲省。离开东都而归西京,何异盘庚迁回亳城,先是契至成汤八次迁都,后来又五徙乃至于盘庚。河亶甲从隞迁居相地,其子祖乙又迁都于耿,邢邑遭乱而被毁坏,不能永保其地为京。盘庚作诰劝民迁都,因受乱苦率众离耿。当今圣上,与天同号而称皇,囊括四海为家邦。十分富足的宏伟基业,无一可比我汉室之壮。但恨不能以此奢丽,而使国家得以荣光,偏以节俭吝惜小器度,竟将《唐风·蟋蟀》旨意忘。岂是想至奢丽而不能?还是能至却又不再想?我深感有点疑惑而不解,倾听明辨的解释是我希望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