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大夫曰:“盖有晋之融皇风也,金华启征[1],大人有作[2],继明代照[3],配天光宅[4]。其基德也,隆于姬公之处岐[5];其垂仁也,富乎有殷之在亳[6]。南箕之风,不能畅其化[7];离毕之云,无以丰其泽[8]。皇道焕炳,帝载缉熙[9],导气以乐[10],宣德以诗[11],教清于云官之世[12],治穆乎鸟纪之时[13]。王猷四塞[14],函夏谧宁[15],丹冥投烽,青徼释警[16],却马于粪车之辕[17],铭德于昆吴之鼎[18],群萌反素[19]。时文载郁[20],耕父推畔[21],鱼竖让陆[22],樵夫耻危冠之饰,舆台笑短后之服[23]。六合时邕[24],巍巍荡荡[25],玄龆巷歌,黄发击壤[26],解羲皇之绳[27],错陶唐之象[28]。若乃华裔之夷[29],流荒之貊[30],语不传于
轩[31],地不被乎正朔[32],莫不骏奔稽颡[33],委质重译[34]。
【注释】
[1]“盖有晋”二句:有晋,晋朝。融,通。皇风,刘良注:“上皇至理之风。”上皇,指上古之三皇: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。金华启征,犹言晋朝以金德王,开启新的朝代而承应先朝之皇位。刘良注:“晋,金德王,故曰金华。”秦汉方士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命运,称“五德”。晋是以“金德”而继魏立朝,故曰以金德王。
[2]大人有作:刘良注:“大人,天子也。”作,兴起。此指在位。
[3]继明代照:刘良注:“晋德之明则继日照于天下。”
[4]配天光宅:犹言晋朝德配于天而覆盖四宇。配天,德惠与天匹对。光宅,充满,复被。
[5]“其基德”二句:基德,以德为本。姬公之处岐,张铣注:“姬公,文王也。言以德为本,则盛于文王之处岐山之阳。”
[6]“其垂仁”二句:垂仁,继承仁爱之政。富,此指宽厚。有殷之在亳(bó),吕向注:“有殷,汤也。言汤所都地名也。”亳,商汤的国都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始居亳。”
[7]“南箕(jī)”二句:意谓风虽可催化万物,但也不能比晋朝德政教化的通畅。南箕之风,箕星所生之风。南箕,即箕星,二十八宿之一。李善注引《春秋纬》曰:“月失其行,离于箕者,风。”离,附着。故曰箕星主风。
[8]“离毕”二句:意谓惠泽于民,是无法比晋朝德政更丰厚的。毕,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李善注引《春秋纬》曰:“离于毕者雨。”故毕星主雨。李周翰注:“雨可以润物,云所以致雨。”
[9]“皇道”二句:皇道,仁德大道。焕炳,明亮。帝载,帝王之事业。缉熙,《诗经·周颂·敬之》: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犹言积渐至于光明。后用以指光明。
[10]导气以乐:用乐、舞来疏导人们的郁结之气。
[11]宣德以诗:用诗歌来宣扬德政。
[12]教:教化。云官之世:指黄帝的时代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昔者黄帝氏以云纪,故为云师而云名。”注:“黄帝受命有云端,故以云纪事,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。”
[13]穆:美好。鸟纪之时:指少昊氏的时代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,凤鸟适至,故纪于鸟。”少昊: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。也作少皞,名挚,字青阳,黄帝子。
[14]王猷:王道,即仁义之道。猷,道。四塞:充溢四方。
[15]函夏:指全中国。函,包含。夏,华夏。谧宁:安静。
[16]“丹冥”二句:张铣注:“丹冥,南方远处,谓蜀也。言蜀以破,投去烽火,不设兵守。青徼,东方。谓吴已平,释舍戎候,不用卒也。”
[17]马:五臣本作“走马”,即善走之马。此指战马。粪车:农车。粪,施肥,肥田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可以粪田畴,可以美土疆。”
[18]铭德:将功德刻于器物之上。昆吴:即昆吾。李周翰注:“昆吾,地名。作鼎之处。”
[19]群萌:民众。萌,通“氓”,民。反素:吕向注:“反于纯素之时。”
[20]时文载郁:吕向注:“时文谓礼乐也。载,则也。郁,美也。”
[21]耕父:农夫。推:亦让。畔:田界。
[22]鱼竖:渔夫。让陆:相互谦让宜于鱼钓之地。
[23]“樵夫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危冠、短后服,戎士衣也。耻危冠,愿事君也。笑短服,不用兵也。”危冠,高冠。舆台,古代分人为十等,舆为第六等,台为第十等。舆台指地位低下之人。短后之服,谓衣之后幅较短,便于动作。
[24]六合:天地四方。时邕:指时世安定、太平。
[25]巍巍荡荡:刘良注:“巍巍,功高也。荡荡,德广也。”
[26]“玄龆(tiáo)”二句:玄龆,幼童。巷歌,据《列子·仲尼》,尧理天下,乃微服游康衢,闻儿童谣曰:“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黄发,老人。击壤,相传尧舜在位,有老人击壤而歌曰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何力于我哉?”后以“巷歌”“击壤”为歌颂帝德及盛世太平的典故。
[27]解羲皇之绳:张铣注:“古者文字未生而伏羲氏画八卦以代之。言晋之和平,法令宽理,道出百王,亦犹伏羲解去结绳之政也。”羲皇,伏羲氏。
[28]错陶唐之象:此句犹言晋之仁德杂糅于如尧时的刑法当中。陶唐,尧。象,象刑。传说上古尧舜时无肉刑,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,以示耻辱,谓之象刑。故尧之象刑,犹言刑法宽慈。
[29]华裔之夷:距中国极远的少数民族。裔,边远之地。
[30]流荒:边远的地方。貊(mò):古代居于东北方的民族。
[31]
(yóu)轩:轻车。使臣所乘之车。
[32]被:及。正朔:月正朔望,即指中国之历法。
[33]稽颡(qǐ sǎng):叩头至地的跪拜礼。
[34]委质重译:李周翰注:“委质谓屈身也。重译谓易夷狄之言以宣于帝听也。”
【翻译】
殉华大夫说:“晋朝上通远古三皇的政风,以金德王,开启新王朝而承应前朝的皇位,圣天子在位,君德之明继日照于天下,君德之惠可与天匹对而覆盖四宇。晋主以仁德为本,比周文王在岐山之阳时还要兴盛;晋主继承仁爱之政,比商汤在亳地时还要宽厚。箕星所生的风,虽可催化万物,但也不能比晋朝德政教化更通畅;月附着于毕星,虽可生云成雨而惠泽于民,但也无法比晋朝德政更丰厚。仁德大道明明亮亮,帝业愈显光明,用乐、舞来疏导人们的郁结之气,用诗歌来宣扬德政,教化比黄帝的时代还要清明,治理比少昊的时代还要美好。仁义之道充溢四方,全国极宁静和平,南方的蜀国已破,所以抛弃烽火而不设兵守,东方的吴国已平,所以解除武备警戒而不用兵卒,释放战马,用来驾车务农,将晋朝的功德刻于昆吾所铸造的大鼎之上,百姓都仿佛返回到世风纯朴的时代。礼乐制度极其美好,农夫们相互谦让耕种的田土,渔夫们也相互谦让宜于鱼钓的河岸,樵夫们都以高冠戎装为耻,地位低下的人也都耻笑戎装短服。晋王所辖的天地四方,四时极安定太平,晋主功高如巍巍高山,德广如荡荡江河,幼童于闾巷、老人于田间都歌颂晋主之德及盛世太平,法令宽缓如伏羲解去结绳、开启仁慈治世一样,晋主的仁德全杂糅在如尧帝时的刑法当中。至于那些距中国极远的部族,那些处于东方边陲的民族,语言连使臣都不能沟通的国度,连中国的历法都传播不到的地方,此时没有不疾奔而来叩头跪拜,卑躬屈膝地将效忠之意翻译给晋主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