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君亲自然[1],匪由名教。敬授既同,情礼兼到[2]。烈烈王生,知死不挠[3]。求仁不远[4],期在忠孝[5]。
【注释】
[1]君亲:君,君主。亲,父母。自然:下之事上,出自天性故曰自然。
[2]“敬授”二句:言王经克尽为臣为子之节,对母之爱,对君之礼均未有失。敬授,五臣本及《晋书·袁宏传》“授”均作“爱”。胡绍煐《文选笺证》曰:“按,善亦当作‘敬爱’,观注引《孝经》可证,此殆传写误。”既同,谓敬君、敬父、爱母的情感都是一样的。《孝经》“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”,疏:“言操持事父之道以事于君,则敬君之礼与父同。”又“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”,疏:“言操持事父之道以事于母而恩爱同。”
[3]“烈烈”二句:指王经至死不向司马昭告发曹髦之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魏帝(曹髦)见威权日去,不胜其忿,乃召侍中王沈、尚书王经、散骑常侍王业,谓曰:‘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废辱,今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’”又引《世语》曰:“王沈、王业驰告文王(司马昭),尚书王经以正直不出。”烈烈,威勇刚烈。王生,王经。知死不挠,知死不屈。
[4]求仁不远:谓王经求仁仁至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仁,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
[5]期在忠孝:王经临危不屈以求忠孝。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记王经之母临危颜色不变,对王经曰:“为子则孝,为臣则忠,有孝有忠,何负我邪?”
【翻译】
敬奉至尊君主父母,本性自然非由名教。敬君爱亲理既同一,感情礼节兼备俱到。威武刚烈王经彦伟,临难知死不屈不挠。仁不远啊求仁仁至,为臣为子两全忠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