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孔明盘桓[1],俟时而动[2]。遐想管乐,远明风流[3]。治国以礼,民无怨声,刑罚不滥[4],没有余泣[5],虽古之遗爱[6],何以加兹!及其临终顾托,受遗作相[7],刘后授之无疑心,武侯处之无惧色,继体纳之无贰情,百姓信之无异辞[8],君臣之际,良可咏矣[9]!
【注释】
[1]孔明:诸葛亮,字孔明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隐居隆中(今湖北襄阳),刘备三顾始出,佐刘备取荆州,定益州,三分天下。曹丕称帝,刘备称帝于成都,亮为丞相。备死,亮辅后主刘禅,以丞相封武乡侯,志复中原,屡次北伐,后卒于五丈原军中。盘桓:徘徊。以喻未出仕时。
[2]俟(sì)时而动:语本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俟,等待。
[3]“遐想管乐”二句:谓诸葛亮远慕管仲、乐毅,以之为榜样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”遐,远。管,管仲。乐,乐毅。远明风流,吕向注:“远知此二人高风流于前代,可师而行。”远明,远知,遥知。风,高风。流,流布。
[4]滥:过度。
[5]没:卒。指诸葛亮去世。余泣:国人皆泣。
[6]古之遗爱:指遗留及于后世之爱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及子产卒,仲尼闻之,出涕曰:‘古之遗爱也。’”
[7]“及其临终”二句:指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事。临终顾托,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于永安病笃,召亮于成都,属以后事,谓亮曰:‘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,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’亮涕泣曰:‘臣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!’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:‘汝与丞相从事,事之如父。’”
[8]“刘后”几句:刘后,先主刘备。武侯,诸葛亮。继体,继位。此指后主刘禅。贰情,不信任之心,猜疑之心。异辞,不同的意见。
[9]良:实。咏:赞咏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:“观亮君臣相遇,可谓希世一时,终始之分,谁能间之?”
【翻译】
孔明徘徊,待时而出。远怀管仲、乐毅,追慕两人的高风在前代传播。孔明以礼治国,百姓安乐,刑罚得中,一旦殉职,民众痛悼,即使古之遗爱如子产,如何能超越诸葛孔明!先主刘备临终顾托后事,孔明接受遗命,为蜀相辅佐后主刘禅,先主授之无疑心,武侯受之无惧色,后主纳之一无猜忌,百姓爱戴异口同声,他们的君臣际遇,确实值得赞颂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