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江汉分楚望,衡巫奠南服。

【原文】

江汉分楚望[1],衡巫奠南服[2]

三湘沦洞庭[3],七泽蔼荆牧[4]

经涂延旧轨[5],登 江汉分楚望,衡巫奠南服。 访川陆[6]

水国周地崄[7],河山信重复。

却倚云梦林[8],前瞻京台囿[9]

清氛霁岳阳[10],曾晖薄澜澳[11]

凄矣自远风,伤哉千里目[12]

万古陈往还[13],百代劳起伏[14]

存没竟何人[15]?炯介在明淑[16]

请从上世人[17],归来艺桑竹[18]

【注释】

[1]望:地望。

[2]衡:即南岳衡山,在今湖南境内。巫:巫山,在今重庆东。奠:定。南服:周制,将国土按距离国都的远近分为五服,南方叫南服。

[3]三湘:指长江、湘江、沅江三水,三水皆流经今湖南境内。李善注引郭璞《山海经》注曰:“巴陵县有洞庭陂,江、湘、沅水皆共会巴陵,故号三江口也。”沦:注入。

[4]七泽:指古代楚地的诸湖泊。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臣闻楚有七泽,尝见其一,未睹其余也。臣之所见,盖特其小小者耳,名曰云梦。”蔼:多貌。此谓满布。荆:即楚。因楚国原建于荆山一带,故称。牧:郊外。

[5]经涂延旧轨:延之回都,系沿原路返回。永初三年(422)延之从建康赴始安途经汨罗时,即曾受张邵之托作“祭屈原文以致其意”(《宋书》本传),今从原路返回,故得再逢张邵。经涂,本指都城中的道路。这里指回都的路途。延,即行进之意。旧轨,旧路,原路。

[6] 江汉分楚望,衡巫奠南服。 (yīn):古代城门外另筑的半环形的墙,又称城曲重门。访:探寻,探望。

[7]水国:楚地多河流湖泊,故称。周:环绕。

[8]却倚:后倚。云梦:泽名。《周礼·职方氏》:“正南曰荆州,其山镇曰衡山,其泽薮曰云梦。”

[9]京台:即荆台,地名。在今湖北监利北。李善注:“《说苑》曰:楚昭王游于荆台,司马子期谏曰:‘荆台左洞庭,右彭蠡。’”囿(yòu):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。

[10]清氛:指云气。霁(jì):云气散开,天放晴。岳:指天岳。山名。又名巴丘山,在今湖南岳阳。延之写此诗时,今湖南岳阳尚称巴陵,岳阳为后起之名。阳:山南。

[11]曾晖:指日光。曾,通“层”。薄:迫近,照临。澜澳:泛指水面。澜,水波。澳,水湾。

[12]千里目:远望千里之目。

[13]往还:与下句“起伏”皆指人事的兴衰变化和人的生老病死。

[14]劳:疲劳,厌倦。

[15]没:通“殁”,死亡。

[16]炯介:同“耿介”,光明正大。明淑:明智贤淑之士。

[17]上世:上古时代。李善注引《论衡》曰:“上世之人,质朴易化。”

[18]艺:种植。

【翻译】

长江汉水划分楚地山川,衡岳巫山把这南服奠定。

长江湘沅一齐注入洞庭,众多湖泽满布荆郊如云。

回都途中沿着原路行进,登上城郭探访河川原陆。

水国四周环绕险要地形,河山交错确是山重水复。

后面背靠云梦泽边林莽,前面瞻望京台帝王林园。

清气散尽山南一派晴朗,阳光缕缕照临波澜水湾。

凄凉啊这来自远方的风,悲伤啊这远望千城的眼。

万古将无穷的往还陈列,百代对无尽的起伏生厌。

存者殁者究竟何人可法?光明正大只在明智贤淑。

请让我去追随上古之人,归来田园种植桑麻绿竹。
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