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权舆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或玄而萌,或黄而牙。玄黄剖判,上下相呕。爰初生民,帝王始存。在乎混混茫茫之时,舋闻罕漫,而不昭察,世莫得而云也。厥有云者,上罔显于羲皇,中莫盛于唐、虞,迩靡著于成周。仲尼不遭用,《春秋》困斯发。言神明所祚、兆民所托,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。独秦屈起西戎,邠荒岐雍之疆。因襄、文、宣、灵之僭迹,立基孝公,茂惠文,奋昭、庄。至政破纵擅衡,并吞六国,遂称乎始皇。盛从鞅、仪、韦、斯之邪政,驰骛起、翦、恬、贲之用兵。刬灭古文,刮语烧书,弛礼崩乐,涂民耳目,遂欲流唐漂虞,涤殷荡周,然除仲尼之篇籍。自勒功业,改制度轨量,咸稽之于秦纪。是以耆儒硕老,抱其书而远逊;礼官博士,卷其舌而不谈;来仪之鸟,肉角之兽,狙犷而不臻;甘露嘉醴,景曜浸潭之瑞潜;大茀经 ,巨狄鬼信之妖发。神歇灵绎,海水群飞。二世而亡,何其剧与!

【原文】

权舆天地未袪[1],睢睢盱盱[2]。或玄而萌[3],或黄而牙[4]。玄黄剖判[5],上下相呕[6]。爰初生民[7],帝王始存。在乎混混茫茫之时[8],舋闻罕漫[9],而不昭察[10],世莫得而云也。厥有云者,上罔显于羲皇[11],中莫盛于唐、虞,迩靡著于成周。仲尼不遭用,《春秋》困斯发[12]。言神明所祚、兆民所托[13],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。独秦屈起西戎[14],邠荒岐雍之疆[15]。因襄、文、宣、灵之僭迹[16],立基孝公[17],茂惠文[18],奋昭、庄[19]。至政破纵擅衡[20],并吞六国,遂称乎始皇。盛从鞅、仪、韦、斯之邪政[21],驰骛起、翦、恬、贲之用兵[22]。刬灭古文[23],刮语烧书[24],弛礼崩乐[25],涂民耳目[26],遂欲流唐漂虞,涤殷荡周[27],然除仲尼之篇籍[28]。自勒功业,改制度轨量[29],咸稽之于秦纪[30]。是以耆儒硕老[31],抱其书而远逊;礼官博士[32],卷其舌而不谈;来仪之鸟[33],肉角之兽[34],狙犷而不臻[35];甘露嘉醴[36],景曜浸潭之瑞潜[37];大茀经 权舆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或玄而萌,或黄而牙。玄黄剖判,上下相呕。爰初生民,帝王始存。在乎混混茫茫之时,舋闻罕漫,而不昭察,世莫得而云也。厥有云者,上罔显于羲皇,中莫盛于唐、虞,迩靡著于成周。仲尼不遭用,《春秋》困斯发。言神明所祚、兆民所托,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。独秦屈起西戎,邠荒岐雍之疆。因襄、文、宣、灵之僭迹,立基孝公,茂惠文,奋昭、庄。至政破纵擅衡,并吞六国,遂称乎始皇。盛从鞅、仪、韦、斯之邪政,驰骛起、翦、恬、贲之用兵。刬灭古文,刮语烧书,弛礼崩乐,涂民耳目,遂欲流唐漂虞,涤殷荡周,然除仲尼之篇籍。自勒功业,改制度轨量,咸稽之于秦纪。是以耆儒硕老,抱其书而远逊;礼官博士,卷其舌而不谈;来仪之鸟,肉角之兽,狙犷而不臻;甘露嘉醴,景曜浸潭之瑞潜;大茀经
                
,巨狄鬼信之妖发。神歇灵绎,海水群飞。二世而亡,何其剧与! [38],巨狄鬼信之妖发[39]。神歇灵绎[40],海水群飞[41]。二世而亡,何其剧与[42]

【注释】

[1]权舆:起始。袪(qū):通“祛”,开,消散。

[2]睢睢(huī)盱盱(xū):天地未开前,天气浑厚纯朴的样子。李善注:“言混沌之始,天地未开,万物睢盱而不定也。”

[3]玄:带赤的黑色。

[4]黄而牙:李善注:“言天地方开,故玄黄异色而生萌牙也。”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“夫玄黄者,天地之杂色也,天玄而地黄。”

[5]玄黄:天地的代称。剖判:开辟。

[6]上下相呕:李善注:“言天地既开,玄黄分判,故天地上下相与呕养万物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“煦妪覆育万物”,孔疏:“天以气煦之,地以形妪之,是天煦覆而地妪育也。”

[7]爰初生民:李善注:“言初有生民之时,帝王之义始存也。《易》曰:‘有天地,然后有万物;有万物,然后有男女;有男女,然后有父子;有父子,然后有君臣。’”爰,及,于。

[8]混混茫茫:指阴、阳二气混沌未分前的蒙昧状态。

[9]舋(xìn)闻:昏昧的样子。罕漫:不明之貌。

[10]昭察:明显,昭著。

[11]罔:无。显:明。羲皇:伏羲氏。李善注:“伏羲为三皇,故曰羲皇。”

[12]《春秋》困斯发:李善注:“司马迁书曰:‘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。’”困,困厄不得升进。斯,乃,则。发,阐明,启发。

[13]祚(zuò):赐福,保佑。

[14]屈(jué)起:特起,崛起。屈,通“崛”。西戎:古时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总称西戎。

[15]邠(bīn):古国名。故地在今陕西彬州。本作“豳”。岐:山名。在陕西岐山东北。雍:古九州之一。今陕西、甘肃及青海一带。

[16]襄、文、宣、灵:秦国四位国君。李善注:“《史记》曰:秦庄公卒,襄公立。卒,文公立。卒,德公立。卒,宣公立。又曰,怀公卒,怀公太子灵公立。”僭(jiàn):僭越,指超越身份,冒用在上者的职权行事。

[17]立基:建立基业。孝公:秦国君,前381—前338年在世。任用商鞅变法。法令大行,秦国富强。

[18]茂:草木繁盛的样子。这里引申为繁盛、旺盛。

[19]奋:发扬,振作。

[20]政:秦王嬴政。纵、衡:“合纵连横”的缩语。战国时苏秦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,称合纵;张仪说诸侯事秦,称连衡。

[21]鞅、仪、韦、斯:鞅,商鞅。仪,张仪。韦,吕不韦。斯,李斯。四人都曾为秦相,为秦国的强盛、统一天下皆做出了不同的贡献。

[22]驰骛:奔走趋赴。起、翦、恬、贲:秦国四员大将。李善注:“《史记》曰:白起攻楚,拔鄢郢。又曰:王翦攻赵,拔之。翦子贲,破定燕齐地。又曰:蒙恬攻齐,大破之。”

[23]刬(chǎn)灭:铲除,消灭。

[24]刮:磨,削。

[25]弛:废,毁坏。崩:败坏。

[26]涂:堵塞。

[27]流、漂、涤、荡:李善注:“流、漂、涤、荡,谓除之也。”

[28]然:同“燃”。篇籍:指《春秋》《论语》等。

[29]轨:车两轮间的距离。量:指度、量、衡。

[30]稽:相合,一致。纪:法度,准则。

[31]耆(qí)儒:指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人。硕老:年高望重博学之士。

[32]礼官:掌礼仪的官员。博士:六国时有博士,秦汉相承,诸子、诗赋、术数、方技,都立博士。

[33]来仪之鸟:李善注:“凤也。”

[34]肉角之兽:李善注:“麟也。”

[35]狙犷:受惊而离去貌。狙,通“虘(cuó)”,惊去之貌。臻:至,到达。

[36]嘉醴:李善注:“醴泉也。”指甘美的泉水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。”

[37]景曜:光彩,光焰。李善注:“景曜,景星有光曜也。”浸潭:滋润旁延。李善注:“浸潭,谓滋液浸润,能生万物也。”

[38]大茀(bèi):李善注:“茀,彗星也。《穀梁传》曰:星孛入北斗。孛之为言犹茀也……《史记·始皇本纪》曰:彗星光见东方、北方。《汉书音义》曰:经谓星出东入西,出西入东也。《史记·始皇本纪》曰:有坠星下东郡,至地为石。” 权舆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或玄而萌,或黄而牙。玄黄剖判,上下相呕。爰初生民,帝王始存。在乎混混茫茫之时,舋闻罕漫,而不昭察,世莫得而云也。厥有云者,上罔显于羲皇,中莫盛于唐、虞,迩靡著于成周。仲尼不遭用,《春秋》困斯发。言神明所祚、兆民所托,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。独秦屈起西戎,邠荒岐雍之疆。因襄、文、宣、灵之僭迹,立基孝公,茂惠文,奋昭、庄。至政破纵擅衡,并吞六国,遂称乎始皇。盛从鞅、仪、韦、斯之邪政,驰骛起、翦、恬、贲之用兵。刬灭古文,刮语烧书,弛礼崩乐,涂民耳目,遂欲流唐漂虞,涤殷荡周,然除仲尼之篇籍。自勒功业,改制度轨量,咸稽之于秦纪。是以耆儒硕老,抱其书而远逊;礼官博士,卷其舌而不谈;来仪之鸟,肉角之兽,狙犷而不臻;甘露嘉醴,景曜浸潭之瑞潜;大茀经
                
,巨狄鬼信之妖发。神歇灵绎,海水群飞。二世而亡,何其剧与! (yǔn):坠落。

[39]巨狄鬼信: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始皇时,有大人身长五丈;夷狄之患见临洮;鬼信,谓告祖龙死也。”

[40]神歇灵绎:李善注:“绎,犹绪也。言神灵歇其旧绪,不福祐之。”

[41]海水群飞:李善注:“海水喻万民,群飞言乱。”

[42]剧:迅速,短促。与(yú):句末语气词,表感叹。

【翻译】

最初,天地还未分开时,宇宙一片混沌状态。接着天出现了血色的曙光,大地渐渐变黄,万物开始萌生。当天地完全分开时,天地就共同抚育万物。等到人类出现后,才开始产生帝王。最初的帝王出现在相当原始蒙昧的时期,暗昧不明,他们的情况都很不清楚,因此人们不可能知道并谈论他们。帝王的情况能够谈论的,最早没有比伏羲更显赫的,中间没有比尧、舜更兴盛的,近期没有比成周更显著的。孔夫子不被任用,《春秋》一书就是他在困厄中创作的。书中认为,凡是得到神灵保佑、民众拥戴的帝王,没有不遵循道德仁义礼智的。只有秦崛起在西北部的岐山、雍州一带,因为秦襄公、秦文公、秦宣公、秦灵公的僭越行为,使秦朝的基业得以在秦孝公时建立,在秦惠文王时发展,在秦昭王、庄襄王时振兴起来。至嬴政时,他打破了六国的合纵阵线,只执行连衡的策略,终于吞并了六国,而自称为始皇帝。秦国特别遵从商鞅、张仪、吕不韦、李斯他们的邪恶政策,重用白起、王翦、蒙恬、王贲等人率领军队。秦始皇还铲除古代文字,磨灭经典之言,焚烧百家之书,废止毁坏礼乐,从而堵塞民众的耳朵和眼睛,然后就想从历史上抹去尧、舜、商汤、周文王和周武王,除灭孔夫子的言论和文章。他在泰山刻石,记述自己的功业,改变古代的制度以及各国的车轨和度量衡,使它们都符合秦国的法度。因此年高望重而博学多才的人,都抱着自己的书逃得远远的;掌管礼仪的官员和博士们,都缄口箝舌不敢发议论;凤凰、麒麟惊慌地逃走而不再来;天不降甘美的雨露,地不涌甜蜜的清泉,星星不闪现耀眼的光彩,万物缺乏滋液浸润;而彗星却经天坠落,巨人忽然出世,夷狄之患发生,鬼神的预言不时出现,神灵已经不再保佑秦国,万民不宁,天下大乱。秦朝只到二世就灭亡了,多么短促啊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