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逮至圣文[1],随风乘流[2],方垂意于至宁[3]。躬服节俭[4],绨衣不弊[5],革鞜不穿[6],大厦不居,木器无文[7]。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[8],却翡翠之饰,除雕琢之巧;恶丽靡而不近[9],斥芬芳而不御;抑止丝竹晏衍之乐[10],憎闻郑卫幼眇之声[11]。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[12]。
【注释】
[1]逮:及。圣文:汉文帝。高祖子刘恒,在位二十三年(前179—前157)。为政清静无为,自奉俭朴,以息民力。重视农耕,免租税十二年,故经济恢复,政局稳定。
[2]随、乘:顺应。风、流:此指高祖的遗风流泽,即汉家的优良传统。
[3]垂意:注意,留意。至宁:长治久安。
[4]躬服:亲自实行,以身作则。
[5]绨(tì):厚实粗糙的丝织品。不弊:意为不破败就不另制。
[6]革鞜(tà):兽皮做的鞋。不穿:意为不穿破就不更新。
[7]无文:不加彩绘雕镂。
[8]玳瑁(dài mào):一种形状似龟的爬行动物。这里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。
[9]丽靡:华丽。
[10]抑止:制止。晏衍:李善注:“邪声也。”指怪腔异调等邪恶之声。
[11]郑卫:此指艳词淫曲。本指春秋时期郑卫两国的民间歌谣。因《诗经》中的《郑风》《卫风》等篇,多为男女相悦之词,思想保守者以为是淫曲而憎恶之。幼眇:微妙曲折。
[12]玉衡:北斗星。正:位置端正。太阶:也作“泰阶”,即三台星。分为上台、中台、下台,共六星,两两相对,并排斜上如阶梯。六星各有象征意义,上阶上星为天子,下星为皇后;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,下星为卿大夫;下阶上星为士,下星为庶人。三阶平与玉衡正均象征国泰民安。
【翻译】
“等到文帝继续为君,继承先君的传统精神,一心使天下高度安宁。他躬行节俭,绨衣不破旧不再制,皮靴不磨穿不更新,不住高楼大厦,木器不绘花纹。因此内庭的后妃美人,把玳瑁珍珠都看得很轻,不戴翡翠玉石等首饰,不用精雕细琢的物品;不穿华装艳服,不薰浓香清芬;不吹奏怪邪的管弦乐曲,不爱听郑卫的靡靡之音。因此政治清明,人民安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