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泰始之初,入为侍中。曾不移朔,迁吏部尚书。是时天步初夷,王涂尚阻。元戎启行,衣冠未缉。内赞谋谟,外康流品。制胜既远,泾渭斯明。赏不失劳,举无失德。绩简帝心,声敷物听。事宁,领太子右卫率,固让不拜。寻领骁骑将军,以帷幄之功,膺庸祗之秩。封雩都县开国伯,食邑五百户。既秉辞梁之分,又怀寝丘之志。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。久之,重为侍中,领右卫将军。尽规献替,均山甫之庸;缉熙王旅,兼方叔之望。丹阳京辅,远近攸则;吴兴襟带,实惟股肱。频作二守,并加蝉冕。政以礼成,民是以息。

【原文】

泰始之初[1],入为侍中[2]。曾不移朔[3],迁吏部尚书[4]。是时天步初夷[5],王涂尚阻[6]。元戎启行[7],衣冠未缉[8]。内赞谋谟[9],外康流品[10]。制胜既远[11],泾渭斯明[12]。赏不失劳[13],举无失德[14]。绩简帝心[15],声敷物听[16]。事宁[17],领太子右卫率[18],固让不拜。寻领骁骑将军[19],以帷幄之功[20],膺庸祗之秩[21]。封雩都县开国伯[22],食邑五百户[23]。既秉辞梁之分[24],又怀寝丘之志[25]。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[26]。久之,重为侍中,领右卫将军[27]。尽规献替[28],均山甫之庸[29];缉熙王旅[30],兼方叔之望[31]。丹阳京辅[32],远近攸则[33];吴兴襟带[34],实惟股肱[35]。频作二守[36],并加蝉冕[37]。政以礼成[38],民是以息。

【注释】

[1]泰始:宋明帝刘彧年号(465—471)。

[2]侍中:官名。负责侍从天子,应对顾问。

[3]不移朔:谓不到一个月。朔,农历每月初一。

[4]吏部尚书:官名。为吏部长官。

[5]天步:指时运、天命。《诗经·小雅·白华》:“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”初夷:初定。时宋明帝与心腹阮佃夫等谋杀前废帝自立不久,故云。

[6]王涂:帝王之路。尚阻:宋明帝即位后,镇军将军、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举兵反叛,雍州刺史袁 泰始之初,入为侍中。曾不移朔,迁吏部尚书。是时天步初夷,王涂尚阻。元戎启行,衣冠未缉。内赞谋谟,外康流品。制胜既远,泾渭斯明。赏不失劳,举无失德。绩简帝心,声敷物听。事宁,领太子右卫率,固让不拜。寻领骁骑将军,以帷幄之功,膺庸祗之秩。封雩都县开国伯,食邑五百户。既秉辞梁之分,又怀寝丘之志。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。久之,重为侍中,领右卫将军。尽规献替,均山甫之庸;缉熙王旅,兼方叔之望。丹阳京辅,远近攸则;吴兴襟带,实惟股肱。频作二守,并加蝉冕。政以礼成,民是以息。 、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、郢州刺史安陆王刘子绥及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等皆起兵响应,一时形势吃紧,故云“尚阻”。

[7]元戎:大的战车。启行:开道。谓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,统众军讨伐叛军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元戎十乘,以先启行。”

[8]衣冠:士大夫的穿戴。代指朝中百官。缉:理,清理,整顿。

[9]赞:助。谋谟:谋划,谋议。

[10]康:安。流品:李周翰注:“百姓百官也。”

[11]制胜既远:谓平定天下叛乱。制胜,制服对手获胜。

[12]泾渭斯明:李周翰注:“泾渭,犹分别也。言分别功勋厚薄于此明也。”泾、渭,二水名。泾水清而渭水浊。斯,此。

[13]劳:有功劳的人。《春秋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举不失德,赏不失劳。”[14]举:选拔。德:有德行的人。

[15]绩:功劳。简:大,宽。李善注引崔骃《武赋》:“假皇天乎简帝心。”(全赋今佚)

[16]敷:布。

[17]事宁:谓平息叛乱。

[18]领:兼任。太子右卫率:太子属官。

[19]寻:不久。

[20]帷幄之功:谓贡献谋略之功。

[21]膺:当,受。庸:用,任用。祗(zhī):恭敬。秩:次序,地位。吕延济注:“言当用敬其大功,有此次序,故封以雩都县伯也。”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庸庸,祗祗,威威,显民。”

[22]雩(yú)都县:故城在今江西于都东北。开国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的始封者,加“开国”二字。

[23]食邑:谓封地。收封地内的赋税而食,故名。

[24]秉:持。辞梁:推辞受封梁地。楚惠王曾以梁地封给鲁阳文子,文子推辞说:“梁险而在北境,惧子孙之有二者也。”担心子孙恃梁地之险而产生二心,被朝廷诛灭。惠王听后,改封鲁阳。事见《国语·楚语》。梁,地名。在春秋楚国北部。分:名分。

[25]寝丘:春秋楚邑名。在今河南固始、沈丘之间。楚令尹孙叔敖临死时,告诫其子不要接受楚王所封的美地,而请封“不利而名甚恶”的寝丘,以求长保不失。事见《列子·说符》。

[26]不盈:不满。井:古代面积单位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六尺为步,步百为亩,亩百为夫,夫三为屋,屋三为井,井方一里,是为九夫。”

[27]卫将军:将军名号。有左、右之名。

[28]尽规:尽情规谏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庶人传语,近臣尽规。”献替:谓兴利除弊。献,谓献其可行之策;替,谓废其不可为之事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夫事君者,谏过而赏善,荐可而替否,献能而进贤,择才而荐之。”

[29]均:同。山甫:仲山甫,周宣王时大臣,以功绩显赫著称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衮职有阙,维仲山甫补之。”庸:功劳。

[30]缉熙:光明貌。《诗经·周颂·维清》:“维清缉熙,文王之典。”王旅:帝王军队。《诗经·大雅·常武》:“王旅啴啴,如飞如翰,如江如汉。”

[31]方叔:周宣王时大臣,曾受命北伐 泰始之初,入为侍中。曾不移朔,迁吏部尚书。是时天步初夷,王涂尚阻。元戎启行,衣冠未缉。内赞谋谟,外康流品。制胜既远,泾渭斯明。赏不失劳,举无失德。绩简帝心,声敷物听。事宁,领太子右卫率,固让不拜。寻领骁骑将军,以帷幄之功,膺庸祗之秩。封雩都县开国伯,食邑五百户。既秉辞梁之分,又怀寝丘之志。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。久之,重为侍中,领右卫将军。尽规献替,均山甫之庸;缉熙王旅,兼方叔之望。丹阳京辅,远近攸则;吴兴襟带,实惟股肱。频作二守,并加蝉冕。政以礼成,民是以息。 狁,南征荆楚,有功于周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壮其犹。”

[32]丹阳:郡名。置丹阳尹,治建康,故城在今江苏南京。京辅:即京畿,京都周围之地。

[33]攸:所。则:法则,榜样。

[34]吴兴:郡名。治乌程(今属浙江湖州)。襟带:谓吴兴在南面屏障京都,如襟如带。

[35]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谓为拱卫京都的要害之地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河东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耳。”

[36]频:连着。二守:指丹阳尹和吴兴太守。

[37]蝉冕:即蝉冠,汉代侍中、中常侍之冠以蝉文为饰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:“侍中、中常侍加黄金珰,附蝉为文,貂尾为饰,谓之‘赵惠王冠’。”《南齐书·褚渊传》:“寻迁散骑常侍,丹阳尹。出为吴兴太守,常侍如故。”即代指散骑常侍之职。

[38]政:政事。《春秋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:“政以礼成,民是以息。”

【翻译】

泰始初年,入朝担任侍中之职。不到一个月,调任吏部尚书。当时天命初定,治理天下还有不少险阻。大型战车开道出征,朝中百官尚未整顿。对内助以谋略,对外安定官民。制服远方敌人,功勋厚薄就如泾渭分明。赏赐不遗漏有功劳的人,举拔不遗漏有德行的人。建立功劳宽慰帝王心思,声名广布而万物听从。事情平息之后,兼任太子右卫率,因一再辞让而未任命。不久兼任骁骑将军,因贡献谋略之功,得到任用和受人尊敬的地位。封雩都县开国伯,食邑五百户。既具有推辞受封梁地的名分,又怀着请封寝丘的志向。所受封的田邑,不满百井。许久之后,重新担任侍中,兼任右卫将军。尽情规谏以兴利除弊,所建功勋与仲山甫相同;光辉照耀王师,兼有方叔的威望。丹阳京畿重地,为远近效法的榜样;吴兴如襟如带,实为屏障京都的要地。接连担任两地太守,同时担任散骑常侍之职。政事用礼仪来完成,百姓因此得到休息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