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头陀寺者,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。南则大川浩汗,云霞之所沃荡;北则层峰削成,日月之所回薄。西眺城邑,百雉纡余;东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信楚都之胜地也。宗法师行洁珪璧,拥锡来游。以为宅生者缘,业空则缘废;存躯者惑,理胜则惑亡。遂欲舍百龄于中身,殉肌肤于猛鸷,班荆荫松者久之。宋大明五年,始立方丈茅茨,以庇经像。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,为之薙草开林,置经行之室。安西将军、郢州刺史、江安伯济阳蔡使君讳兴宗,复为崇基表刹,立禅诵之堂焉,以法师景行大迦叶,故以头陀为称首。后有僧勤法师,贞节苦心,求仁养志,纂修堂宇,未就而没。高轨难追,藏舟易远。僧徒阒其无人,榱椽毁而莫构,可为长太息矣。

【原文】

头陀寺者,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[1]。南则大川浩汗[2],云霞之所沃荡[3];北则层峰削成[4],日月之所回薄[5]。西眺城邑,百雉纡余[6];东望平皋[7],千里超忽[8]。信楚都之胜地也[9]。宗法师行洁珪璧[10],拥锡来游[11]。以为宅生者缘[12],业空则缘废[13];存躯者惑[14],理胜则惑亡[15]。遂欲舍百龄于中身[16],殉肌肤于猛鸷[17],班荆荫松者久之[18]。宋大明五年,始立方丈茅茨[19],以庇经像[20]。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[21],为之薙草开林[22],置经行之室[23]。安西将军、郢州刺史、江安伯济阳蔡使君讳兴宗[24],复为崇基表刹[25],立禅诵之堂焉[26],以法师景行大迦叶[27],故以头陀为称首[28]。后有僧勤法师[29],贞节苦心[30],求仁养志[31],纂修堂宇[32],未就而没。高轨难追[33],藏舟易远[34]。僧徒阒其无人[35],榱椽毁而莫构[36],可为长太息矣。

【注释】

[1]沙门:佛教名词。一译“桑门”,意译“息心”或“勤息”。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,后专指持戒修行的僧人。释:《高僧传·释道安》:“安以为大师之本,莫遵释迦,乃以释命氏。”自此汉族僧尼称释。慧宗:生平无考。

[2]大川:指长江。浩汗:广大辽阔貌。

[3]沃荡:流动。

[4]层峰:重叠的山峰。削成:形容峰峦陡峭。

[5]回薄:往返相迫。《 头陀寺者,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。南则大川浩汗,云霞之所沃荡;北则层峰削成,日月之所回薄。西眺城邑,百雉纡余;东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信楚都之胜地也。宗法师行洁珪璧,拥锡来游。以为宅生者缘,业空则缘废;存躯者惑,理胜则惑亡。遂欲舍百龄于中身,殉肌肤于猛鸷,班荆荫松者久之。宋大明五年,始立方丈茅茨,以庇经像。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,为之薙草开林,置经行之室。安西将军、郢州刺史、江安伯济阳蔡使君讳兴宗,复为崇基表刹,立禅诵之堂焉,以法师景行大迦叶,故以头陀为称首。后有僧勤法师,贞节苦心,求仁养志,纂修堂宇,未就而没。高轨难追,藏舟易远。僧徒阒其无人,榱椽毁而莫构,可为长太息矣。 鸟赋》:“万物回薄兮,振荡相转。”

[6]雉:古以城墙长三丈、高一丈为一雉。《春秋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”后世常以百雉指城墙。纡余:曲折延伸貌。

[7]平皋:水边平地。皋,水岸。

[8]超忽:特别远。

[9]信:诚。楚都:春秋战国楚都屡迁,都称郢,主要地在今湖北江陵北边。南朝郢州治所非古楚都,此因其同称郢而信笔发挥。

[10]宗法师:慧宗。法师是对僧人的尊称。珪:同“圭”,玉器名。璧:玉器名。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”

[11]拥:执。锡:锡杖,僧人所持之杖,亦称禅杖。

[12]宅:居。生:谓情惑。缘:谓心系尘境。

[13]业:佛家谓在六道中生死轮回,由业决定。业包括行动、语言、意识三个方面,分别称身业、口业、意业。业有善恶,一般偏指恶业。

[14]存躯:谓执著其身。惑:迷惑。

[15]理:佛理。

[16]百龄:百年之寿。中身:中年。人寿大计百年,中身指五十岁上下。《尚书·无逸》:“文王受命惟中身,厥享国五十年。”

[17]殉肌肤于猛鸷:意谓释慧宗有舍身施化的念力。殉,施舍。猛鸷,猛禽,指鹰之类。此指佛陀前生尸毗迦王割肉救鸽事。据《本生鬘论》和《贤愚经》,其事大概如下:天帝释及毗首羯摩二天王,相谋试尸毗迦之念力,毗首羯摩先化为一鸽,飞向提婆提拔国。天帝释化为鹰,追鸽入王宫。鸽入王之居室,藏于尸毗迦王怀中。鹰向王索鸽,王说:我救济一切有情。鹰说:王救一切有情,请救我饥饿。王乃割股肉与鹰,但肉的重量一直轻于鸽,乃至再三割股,次割两臂两胁,直至昏倒仆地。这时天帝现本形,深赞尸毗迦王之波罗蜜行,恢复王之身体。

[18]班荆:折荆铺地而坐。荫松:以松为树荫。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:“山中人兮芳杜若,饮石泉兮荫松柏。”吕向注:“班荆荫松柏,谓山野之居。”

[19]方丈:原指禅寺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,后用为寺院住持者的职称。茅茨:茅草屋顶,也泛指茅屋。

[20]庇:荫护。

[21]长史:南朝宋时掌兵马的官。江夏:江夏王。刘宋文帝初年,封其异母弟刘义恭为江夏王。内史:南朝诸侯王国掌民政的官,相当于一郡太守。府君:汉魏六朝称太守为府君。孔觊(jì):字思远。官至辅国将军、行会稽郡事,宋明帝时发兵反,事败被诛。

[22]薙(tì):除草。

[23]经行之室:经历行息之处。指置于山林中的禅寺。《法华经》:“经行林中,勤求佛道。”

[24]江安伯:蔡兴宗的封爵。济阳:郡名。治所在今河南兰考。使君:汉魏六朝对州牧或刺史的尊称。蔡兴宗曾为吏部尚书,以方直为宋孝武帝敬畏。

[25]崇基:加高基础。表:树,此谓修造。

[26]禅:梵语禅那之省,意译静虑,谓禅定而修深广道行。诵:谓诵佛经。

[27]景行:本指崇高的德行,后多用作仰慕、师法之意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大迦叶:摩诃迦叶,华言饮光胜尊。摩竭陀国人,本事外道,后归佛教,释迦没后,传正眼法藏,为佛教长老。禅宗奉为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。

[28]称首:称举之首。此谓因大迦叶为头陀称举之首,故以名寺。即大迦叶以禅定抖擞烦恼,在佛弟子中称为第一。

[29]僧勤:继慧宗为头陀寺法师,生平无考。

[30]贞节:德操坚贞。苦心:竭尽心思。

[31]养志:涵养情趣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故养志者忘形,养形者忘利。”

[32]纂:继。

[33]轨:迹。

[34]藏舟:喻事物不断变化,不可固守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夫藏舟于壑,藏山于泽,谓之固矣!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,昧者不知也。”此借指僧勤法师圆寂已久。

[35]阒(qù):寂静。《周易·丰》:“阒其无人,三岁不觌。”

[36]榱(cuī):各类椽子的总称。椽:椽子,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。

【翻译】

头陀寺,是僧人释慧宗所创建的。南临长江江水浩瀚,云霞流动水天一色;北有群峰重叠陡峭,日落月升交相映照。向西眺望郢州城池,高墙百雉纡曲蜿蜒;向东放眼无边江岸,延伸千里何其辽远。确实是楚都的名胜之地呵。慧宗法师德行高洁如圭如璧,手持锡杖前来游化。认为执著情惑是因为心系尘境,三业空虚就能脱离缘系;执著生死是由于迷惑不悟,佛理取胜就能消除迷惑。于是决意施舍百年之寿于中年之时,哪怕以骨肉之躯救济饥饿的猛禽,荆草为座松树为盖年复一年。宋孝武帝大明五年,始立方丈茅草小屋,以此荫护佛经佛像。后军长史、江夏内史会稽人孔觊,为法师除草伐树开辟空地,修建静修的房屋。安西将军、郢州刺史、江安伯济阳人蔡兴宗,又为法师加高寺基修造佛塔,建起修行诵经的禅堂,鉴于法师仰慕摩诃迦叶,所以用头陀作为寺名。以后又有僧勤法师,德操坚贞竭尽心思,追求仁德涵养情趣,继续修建佛堂庙宇,事业未竟大行西去。高尚行迹难以追踪,人随物化已然久远。寺庙寂静全无僧徒,椽条坍塌无人维修,应该为此长声叹息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