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夫虢灭虞亡,韩并魏徙,此皆前鉴之验,后事之师也。又南中吕兴,深睹天命,蝉蜕内向,愿为臣妾,外失辅车唇齿之援,内有毛羽零落之渐。而徘徊危国,冀延日月,此犹魏武侯却指河山以自强大,殊不知物有兴亡,则所美非其地也。

【原文】

夫虢灭虞亡[1],韩并魏徙[2],此皆前鉴之验[3],后事之师也。又南中吕兴,深睹天命[4],蝉蜕内向,愿为臣妾[5],外失辅车唇齿之援[6],内有毛羽零落之渐[7]。而徘徊危国,冀延日月,此犹魏武侯却指河山以自强大,殊不知物有兴亡,则所美非其地也[8]

【注释】

[1]虢(guó)灭虞亡:虢、虞,均古国名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五年》曰:“晋灭虢,虢公丑奔京师。师还,馆于虞,遂袭虞,灭之。”

[2]韩并魏徙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曰:“十七年,内史腾攻韩,得韩王安,尽纳其地……二十二年,王贲攻魏,引河沟灌大梁,大梁城坏,其王请降,尽取其地。”韩并,指吞并韩国。魏徙,指魏国随之而降。

[3]前鉴:前事的借鉴。

[4]“又南中”二句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曰:“交阯郡吏吕兴等反,杀太守孙谞……使使如魏,请太守及兵。”

[5]“蝉蜕”二句:喻吕兴愿内靠大魏,效臣妾之劳。蝉蜕,喻去故就新,弃暗投明。

[6]外失辅车唇齿之援:指因吕兴之变,交阯郡属魏,吴国失掉了互相依存的南郡。辅车唇齿,《春秋左传·僖公五年》宫之奇谏曰:“虢,虞之丧也。虢亡,虞必从之……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”按,辅为颊骨,车为齿床,两者互相依存。

[7]内有毛羽零落之渐:指吴国因交阯郡太守孙谞之死,有如毛羽凋落的剧变。渐,加剧。

[8]“此犹魏武侯”几句: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曰:“武侯浮西河而下,中流,顾而谓吴起曰:‘美哉乎山河之固,此魏国之宝也。’起对曰:‘……在德不在险,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’武侯曰:‘善。’”

【翻译】

虢国被消灭虞国随之而亡,韩国被兼并魏国随之而降,这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,是以后行事的老师。又,南中吕兴,深察天命,他如蜕化的蝉一般投靠大魏,要效下属之劳,导致东吴外部失去了如辅车、唇齿一般互相依存的援助,内部发生如毛羽凋落一般的剧变。可仍然徘徊不决,希望拖延岁月,就让国家危险了;这就好像是魏武侯指点河山的险固而自以为强大一样,殊不知事物的兴亡在德不在险,因而值得赞美的不是那地势的险要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