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仆窃不逊,近自托于无能之辞,网罗天下放失旧闻[1],略考其行事,综其终始,稽其成败兴坏之纪[2],上计轩辕[3],下至于兹[4],为十表、本纪十二、书八章、世家三十、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。亦欲以究天人之际[5]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草创未就,会遭此祸。惜其不成,已就极刑[6],而无愠色[7]。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[8]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?然此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也。
【注释】
[1]放失(yì):散失的事物。失,通“佚”。
[2]稽:考察。
[3]轩辕:即黄帝,传说中的远古帝王。
[4]兹:现在。指汉武帝时候。
[5]究:探讨。天人之际:宇宙与人生,自然与社会的关系。
[6]已就极刑:袁本、茶陵本与《汉书》均作“是以就极刑”,可从。
[7]愠色:怨恨的表情。
[8]责:“债”的古字。
【翻译】
我自不谦虚,近来借助于笨拙的文笔,搜罗天下遗事旧闻,并对前人的行事略加考证,综述事情的始末,考察历史上成败兴衰的道理,上起轩辕,下到现在,写成十表、十二本纪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,总共一百三十篇。也想以此探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,贯通古今历史变化的脉络,成为一家之言。起草的东西尚未完成,正好遭此大祸。我痛惜书稿还没有写成,因此虽身受极刑,却没有丝毫怨恨的表情。我果真写成了此书,能藏于名山,传给志同道合的人,广泛流传在社会上,就可以抵偿以前所受的屈辱了,即使是被羞辱上万次,难道会有后悔之心吗?然而,这种想法只能与有才智的人讲,难以对一般人说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