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于是乎崇山矗矗[1],
崔巍[2],深林巨木,崭岩
嵳[3]。九嵕嶻嶭[4],南山峨峨[5]。岩陁甗锜[6],摧崣崛崎[7]。振溪通谷[8],蹇产沟渎[9]。谽呀豁
[10],阜陵别隝[11]。崴磈嵔廆[12],丘虚堀礨[13]。隐辚郁
[14],登降施靡[15]。陂池貏豸[16],沇溶淫鬻[17];散涣夷陆[18],亭皋千里[19],靡不被筑[20]。掩以绿蕙[21],被以江蓠[22],糅以蘼芜[23],杂以留夷[24]。布结缕[25],攒戾莎[26],揭车衡兰[27],槁本射干[28],茈姜蘘荷[29],葴持若荪[30],鲜支黄砾[31],蒋苎青
[32],布濩闳泽[33],延曼太原[34]。离靡广衍[35],应风披靡[36],吐芳扬烈[37]。郁郁菲菲[38],众香发越[39],肸蚃布写[40],晻
咇茀[41]。
【注释】
[1]矗矗: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:“‘矗矗’二字,《汉书》《文选》皆无音义,其为后人所加无疑。”
[2]
(lóng sǒng):高峻貌。
[3]崭岩:高峻貌。㟥嵳:同“参差”。
[4]九嵕(zōng):今陕西礼泉东北有九峰高耸,山的南麓,即洛阳北坂。嶻嶭(jié niè):高峻貌。
[5]南山:即终南山,在长安之南,属秦岭山脉。峨峨:高峻貌。
[6]岩:险峻。陁(yǐ):倾斜貌。甗(yǎn):指山岭上大下小。锜(qí):古代有足的釜。此指山之嵌空玲珑,有若锜然。与甗对文,甑釜相类之物,故举以为喻。岩、陁、甗、锜四字各为一义,言或岩而峻,或陁而下,或如甗而嶻嶭,或如锜而嵌空。
[7]摧崣(wěi):即崔巍。谓山势高险。崛崎:陡峭貌。
[8]振溪:此言山石收敛溪水,而不分泄。
[9]蹇(jiǎn)产:曲折貌。渎(dú):沟渠。
[10]谽(hān)呀:山谷空旷貌。豁
(xiǎ):空虚。
[11]阜:丘。陵:大丘。隝(dǎo):同“岛”,水中山。
[12]崴磈(wěi wěi):指众山错落不平貌。嵔廆(wěi huì):皆高峻貌。
[13]丘虚:堆垄不平貌。堀礨(lěi):起伏不平貌。
[14]隐辚郁
(lǜ):皆谓山不平貌。
[15]登降:犹高下。施(yì)靡:倾斜。
[16]陂(pō)池:谓山势倾斜貌。貏豸(bǐ zhì):渐平貌。
[17]沇(yǎn)溶淫鬻(yù):皆状水缓流貌。
[18]散涣:即涣散。陆:广平。此言山势渐平,形成广大的平野。
[19]亭皋:即平皋。
[20]被筑:言其平整如筑之使然。
[21]掩:覆。绿蕙:言蕙草色绿。
[22]江蓠:香草名。
[23]糅:间杂。蘼芜:香草名。
[24]留夷:香草名。
[25]布:分布。结缕:草名。蔓生,着地方处皆生细根,如线相结,故名结缕。
[26]攒:聚。戾莎:草名。可以染色。
[27]揭车:香草名。衡:即香草杜衡。
[28]槁本:即陵苕,俗名凌霄。射干:香草名。
[29]茈(zǐ)姜:生姜之皮呈紫色,故谓紫姜。茈,通“紫”。蘘(ráng)荷:草名。
[30]葴(zhēn)持:即苦登。若:即杜若。荪(sūn):香草名。
[31]鲜支:即燕支。叶似蓟,花如蒲公英。出西方,土人以染,名为“燕支”,中国谓之“红蓝”,以染粉为面色,谓为燕支粉。黄砾:草名。
[32]蒋:孤蒲草,俗名茭,实为孤米。苎(zhù):橡子。青
:草名。
[33]布濩(hù):此言草普遍布散于大泽之中。闳:大,宏大。
[34]延曼:即蔓延。太原:谓广大的原野。
[35]离靡:谓相连不绝。广衍:谓平美广阔之地。衍,无涯岸。
[36]披靡:谓草随风倒伏貌。
[37]扬烈:飘散出浓烈的香气。
[38]郁郁:形容香气浓郁。菲菲:谓盛貌。
[39]发越:香气射散。
[40]肸蚃(xī xiǎng):指香气弥漫,沁人心脾。布写:犹言四布。
[41]晻
(ǎn ài):香气盛。咇茀(bì fú):香气盛。
【翻译】
“于是乎,崇山矗立,山势峻峭,既有深林巨木,又有高低不齐的险峻山峰。九嵕之峰摩天,终南之山接云。挺拔险峻,山斜陡峭,或似甑之上大下小,或如釜之嵌空玲珑。巍巍险绝,陡峭殊伦。溪水流经山谷,曲折注入沟渠。大谷空旷,开宇广阔,阜陵别岛,傍水错落。山堆垄而起伏,岭连延而升降。地倾斜而渐平,水缓流而抑扬。山涣散而成平陆,皋原野而广千里,皆为人力之所筑。绿色的蕙草遮覆,芳香的江蓠披扶,间以蘼芜,杂以留夷。绿莎丛聚成片,结缕四处分布。还有揭车、杜衡、兰草、槁本、射干、紫姜、蘘荷、葴持、杜若、荪、鲜支、黄砾、孤蒲、蒋苎、青
,长满大泽,遍布原野。连绵广阔,应风起伏,吐放清芬,香气浓烈。众多花草散发的香气四处弥漫,沁人心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