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禹穴神皋,地埒分陕,江左已来,常递斯任。东渚巨海,南望秦稽,渊薮胥萃,雚蒲攸在。货殖之民,千金比屋;郛鄽之内,云屋万家。刑政繁舛,旧难详一。南山群盗,未足云多;渤海乱绳,方斯易理。公下车敷化,风动神行,诚恕既孚,钩距靡用。不待赭污之权,而奸渠必翦;无假里端之籍,而恶子咸诛。被以哀矜,孚以信顺。南阳苇杖,未足比其仁;颍川时雨,无以丰其泽。公揽辔升车,牧州典郡,感达民祇,非待期月。老安少怀,涂歌里咏,莫不欢若亲戚,芬若椒兰。麾旆每反,行悲道泣。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忘远;去思一借之情,愈久弥结。

【原文】

禹穴神皋[1],地埒分陕[2],江左已来[3],常递斯任[4]。东渚巨海[5],南望秦稽[6],渊薮胥萃[7],雚蒲攸在[8]。货殖之民[9],千金比屋[10];郛鄽之内[11],云屋万家[12]。刑政繁舛[13],旧难详一[14]。南山群盗[15],未足云多;渤海乱绳[16],方斯易理。公下车敷化[17],风动神行,诚恕既孚[18],钩距靡用[19]。不待赭污之权[20],而奸渠必翦[21];无假里端之籍[22],而恶子咸诛。被以哀矜[23],孚以信顺[24]。南阳苇杖[25],未足比其仁;颍川时雨[26],无以丰其泽。公揽辔升车[27],牧州典郡,感达民祇[28],非待期月[29]。老安少怀,涂歌里咏,莫不欢若亲戚,芬若椒兰[30]。麾旆每反[31],行悲道泣[32]。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忘远;去思一借之情[33],愈久弥结。

【注释】

[1]禹穴:传说中夏禹葬地,在浙江绍兴会稽山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江、淮,上会稽,探禹穴。”神皋:良田。

[2]埒(liè):等同。陕:地名。即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。周初为周、召二公分治处。《春秋公羊传·隐公五年》:“自陕而东者,周公主之;自陕而西者,召公主之。”萧缅为太子詹事不久,出为会稽太守,常侍如故。此谓其出治会稽,犹周、召二公分治陕之东、西,地位十分重要。

[3]江左:指东晋。已:以。

[4]递:更迭。斯任:指会稽太守人选。

[5]渚:水边。此处用作动词,犹临。巨:大。

[6]秦:秦望山。稽:会稽山。

[7]渊薮:鱼兽藏居之处。此喻群盗聚集处。胥:相。萃:聚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,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”

[8]雚(huán)蒲攸在:谓会稽多盗出没地,如郑之萑苻。雚蒲,泽名。即萑苻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。”

[9]货殖:经商。

[10]比屋:家家相连。

[11]郛(fú):外城。鄽(chán):廛,居民区。

[12]云屋:高楼入云。

[13]舛:错乱。

[14]详一:详悉划一。

[15]南山:终南山。在今陕西西安。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会南山群盗傰宗等数百人为吏民害。”

[16]渤海:汉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。乱绳:喻纷乱局面。《汉书·龚遂传》载龚遂将为渤海太守,汉宣帝问其安民之法,龚遂回答说:“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,不可急也;唯缓之,然后可治。”

[17]下车:指萧缅初至会稽。敷:推行。

[18]孚:信。

[19]钩距:参互比较,以推求实情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尤善为钩距,以得事情。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。”

[20]赭:赤色。权:诈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载张敞为京兆尹,长安小偷甚多,张敞召见盗首数人,令他们协助抓获众偷以赎罪。盗首遂置酒灌醉众偷,以赭污其衣裾,地方兵吏据此捕获小偷数百人。

[21]奸渠:奸猾大恶。渠,大。翦:灭。

[22]假:凭借。里端:盖闾里门首,张贴榜令处。籍:通“藉”,用。

[23]哀矜:哀怜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如得其情,则哀矜而勿喜。”

[24]孚:取得信任。信顺:诚信而顺民心。

[25]南阳:汉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阳。苇杖:蒲鞭代杖。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载刘宽为南阳太守,“吏人有过,但用蒲鞭罚之,示辱而已,终不加苦”。

[26]颍川:汉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。时雨:喻急民所急,济民危难。李善注引赵岐《三辅决录》:“茂陵郭伋为颍川,化如时雨。”

[27]辔:驾驭牲口的缰绳。升:登。

[28]祇:神。

[29]期(jī)月:一整月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‘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’”

[30]椒兰:皆香草,喻所敬爱的人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而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,其好我芬若椒兰。”

[31]麾旆(pèi):旌旗。反:返。

[32]行:道路。

[33]去思:指地方官离任后仍为原地百姓所思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载何武历任数种地方官,“其所居亦无赫赫名,去后常见思”。一借: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载寇恂曾为颍川太守,郡中平定。后寇恂他调,颍川复乱。寇恂随光武帝南征至颍川,“百姓遮道曰:‘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。’”寇恂乃留镇颍川。

【翻译】

夏禹葬地良田肥美,地位等同周、召分陕,自从东晋建国以来,时常更换太守人选。东边面临滔滔大海,南与秦稽二山相望,群盗纷纷聚集其间,出没无常如郑萑苻。从事经商民户甚多,千金之家屋宇相连;外城之内邑居之间,高楼入云数达万家。刑法政令繁多错乱,旧时实难详悉画一。终南山中盗贼数百,比起会稽不能算多;渤海局面如理乱绳,比起会稽容易理顺。公初至郡中推行教化,行动犹如迅风神仙,诚笃仁恕大信已布,钩距之法不劳运用。不使用赤色污衣的权诈,奸猾大恶必遭清除;不凭借里闾门首的榜帖,作恶子弟都被诛罚。哀怜民情布以爱心,诚信顺民得民信任。南阳太守蒲鞭代杖,不能与公仁德相比;颍川太守化如时雨,不能比公恩泽丰厚。公挽起缰绳登车出行,巡察州县管理郡中,感动民众上达天神,不必等待一年之期。老者安之少者怀之,道路邑居歌咏不绝,莫不欢欣如见亲戚,如闻椒兰阵阵幽香。每当离别旌旗回转,百姓悲伤哭泣于道。攀车挽留卧道阻行的不舍,争显于道越送越远;离任之后百姓盼归的心愿,时间越久越加深浓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