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夏首藩要[1],任重推毂[2],衿带中流[3],地殷江汉[4]。南接衡巫[5],风云之路千里[6];西通鄾邓[7],水陆之涂三七[8]。是惟形胜,阃外莫先[9]。建麾作牧[10],明德攸在。乃暴以秋阳[11],威以夏日[12]。泽无不渐[13],蝼蚁之穴靡遗[14];明无不察,容光之微必照[15]。由近而被远,自己而及物。惠与八风俱翔[16],德与五才并运[17]。远无不怀,迩无不肃。邑居不闻夜吠之犬[18],牧人不睹晨饮之羊[19]。誉表六条[20],功最万里[21]。
【注释】
[1]夏首:古夏水与江水交口处,故道在今湖北荆州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过夏首而西浮兮,顾龙门而不见。”此借指郢州。藩要:藩镇之要者。此谓萧缅为郢州刺史,地位重要。
[2]推毂:喻委以独断一军之重任。此谓萧缅都督郢州、司州之义阳军事。
[3]衿带:喻形势回绕的险要之地。中流:指江水。
[4]殷:居中。江汉:指江汉流域。
[5]衡:南岳衡山。巫:宋玉《高唐赋》所称之巫山,托名而已。或郢州南部另有一巫山。
[6]风云:喻高处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径路绝,风云通。”
[7]鄾(yōu):春秋古国名。在今湖北襄樊。邓:春秋古国名。与鄾相邻,在今河南邓州一带。
[8]涂:同“途”。三七:谓二千一百里。此大概之数。
[9]阃外莫先:谓国都之外,藩镇地位没有比郢州重要的。阃外,谓国都之外。阃,门槛。
[10]建麾:犹树旗。《周礼·巾车》:“建大麾,以田,以封蕃国。”作牧:刺史又称州牧,出为刺史称作牧。
[11]暴:晒,温暖。秋阳:秋阳暖和,喻仁政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江汉以濯之,秋阳以暴之。”周正建子,所谓秋阳,实为今之夏日太阳。齐建寅,秋阳即秋日太阳。
[12]威:威服。夏日:夏日盛烈,喻典刑。《春秋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:“夏日可畏。”
[13]渐:浸润。
[14]蝼蚁:蝼蛄与蚁,喻极微贱者。
[15]容光:指小的空隙。《孟子·尽心》:“日月有明,容光必照焉。”
[16]惠:恩惠。八风:八方之风,即东北、东、东南、南、西南、西、西北、北八方。其名目颇不一,如南风有巨风、景风、凯风等。
[17]五才:五材,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《春秋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天生五材,民并用之。”
[18]邑居:犹言村镇。夜吠之犬:喻郡县吏到民间骚扰百姓。
[19]晨饮之羊:羊饮饱则体重大增,可多赚钱,喻欺诈行为。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,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……及孔子之为政也,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。”
[20]表:示范。六条:汉代刺史巡察地方的六项内容。以后西晋亦有考察官吏的六条诏书。
[21]最:政绩居首曰最。
【翻译】
夏首位居藩镇之要,都督军事责任重大,形势险要江流回绕,地势居于江汉之中。向南连接衡岳巫山,道路高险千里迢迢;向西通往鄾地邓地,水道陆路两千有余。这里真是形胜之地,京都而外无州可比。建树大旗来做州牧,贤明仁德集于一身。于是便用秋阳温暖人心,便用夏日威服百姓。恩泽广施无不浸润,蝼蛄蚁洞无不遍及;睿智英明无不洞察,细微间隙都能鉴照。能由近处施及远方,能从自身推及众事。恩惠与八风共同翱翔,明德与五材一起运化。远方之民无不怀归,近处百姓皆能肃然。村镇夜间不闻狗叫,牧人清晨不饮群羊。声誉堪为六条示范,政绩居首万里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