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服阕[1],拜司徒右长史[2],出为义兴太守[3]。风化之美,奏课为最[4]。还,除给事黄门侍郎[5]。旬日[6],迁尚书吏部郎参选[7]。昔毛玠之公清[8],李重之识会[9],兼之者公也。俄迁侍中[10],以愍侯始终之职[11],固辞不拜。补太尉右长史[12]。时圣武定业[13],肇基王命[14],寤寐风云[15],实资人杰[16]。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[17],图纬著王佐之符[18]。俄迁左长史[19]。
【注释】
[1]服阕:古代丧礼规定,父母死后,须服丧三年(并非三个周年,只要经过两个周年外加第三个周年的头一个月即可),期满除服,称服阕。李善注:“俭遭所生母忧服阕也。”
[2]司徒:即袁粲。右长史:司徒属官,有左、右长史之名。
[3]义兴:郡名。属南徐州,治阳羡(今江苏宜兴南)。
[4]奏课:谓将官吏的考绩奏上。课,考,谓考核官吏的政绩。最:第一。
[5]除:任命。给事黄门侍郎:给事即给事中,与黄门侍郎本为两官,东汉时并为一官,出入禁中,省尚书事。《宋书·百官志》:“给事黄门侍郎,四人。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……掌侍从左右,关通中外,诸王朝见,则引王就坐。”
[6]旬日:十天。
[7]尚书吏部郎:尚书省内主持吏部工作的官员。参选:主管官吏的选拔任用。参,掌。
[8]毛玠:三国魏人。“少为县吏,以清公称”(《三国志·魏书》本传)。曹操辟为治中从事,都许后迁东曹掾,与崔琰同掌选举,多举清廉正直之士,得到曹操赞赏。公清:公正清明。
[9]李重:西晋人。曾任尚书吏部郎,留心选拔隐逸贤才。《晋书》本传:“重与李毅同为吏部郎,时王戎为尚书,重以清尚见称,毅淹通有智识,虽二人操异,然俱处要职,戎以识会待之,各得其所。”识会:李周翰注:“谓识鉴也。”谓能赏识人才,各用所长。
[10]俄:不久。侍中:官名。南朝时期,侍中职掌机要,相当于宰相。
[11]愍侯:即俭父王僧绰。王僧绰遇害后,宋孝武帝刘骏即位,追赠散骑常侍、金紫光禄大夫,谥愍侯。始终之职:吕向注:“言父始终经任此职。”按王僧绰于元嘉二十八年(451)迁任侍中,直至遇害。
[12]补:委任官职。太尉右长史:太尉属官,有左、右长史之名。《南齐书·王俭传》:“俭察太祖雄异,先于领府衣裾,太祖为太尉,引为右长史,恩礼隆密,专见任用。”
[13]圣武:指齐高帝萧道成。宋末以侍中、司空、太尉独揽朝政,顺帝开明三年(479)自封相国、齐王,接着废掉顺帝,自立为帝,改国号齐。定业:张铣注:“谓征伐定乱也。”
[14]肇基:开始。王命:犹言王业。
[15]寤寐风云:谓日夜都在寻求机会以成就大业。寤寐,醒着时和睡着时。风云:《周易·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后以风云喻人的际遇。
[16]资:凭借。人杰:杰出的人物。
[17]宸居:北极星所在之处。借指帝王所居和帝王。膺:当,受。列宿:众星宿。表:外。
[18]图:指《河图》。纬:有六经诸《纬》和《孝经纬》。都是假托经义宣扬符瑞的迷信著作。著:明。王佐:帝王的辅佐。指王俭。符:符应,祥瑞的征兆。
[19]左长史:指太尉左长史。
【翻译】
服丧期满,被任命为司徒右长史,出任义兴太守。风俗教化的淳美,在奏上的考绩中名列第一。回朝后,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。十天后,调任尚书吏部郎主持官吏的选举工作。以前毛玠的公正清明,李重的赏识人才,能够兼其所长的要算公了。不久调任侍中,因为愍侯曾一直担任此职,公一再推辞而未予任命。又被任命为太尉右长史。当时高帝正奠基业,开始了王者的事业,日夜都在寻求着机会,须凭借杰出人才的帮助。因此北极星位居于众星宿之外,图纬中成为王者辅佐的征兆甚明。不久调任太尉左长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