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臣蓁言:昨被司徒符[1],仰称诏旨,许臣兄贲所请,以臣袭封南康郡公。臣门籍勋荫[2],光锡土宇[3]。臣贲世载承家,允膺长德[4],而深鉴止足[5],脱屣千乘[6],遂乃远谬推恩[7],近萃庸薄[8],能以国让[9],弘义有归。
【注释】
[1]司徒:官名。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:“太尉、司徒、司空,三公,旧为通官。司徒府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。”符: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。
[2]门籍:出入宫门的牒籍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太后除窦婴门籍,不得入朝请。”
[3]锡:赐。土宇:封疆,此谓南康郡。
[4]“臣贲”二句:是说贲的确年长有德,可以继承家业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奕世载德,不忝前人。”世,父子相继。允,确实。膺,当。
[5]止足: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[6]脱屣(xǐ):比喻看得很轻,不足介意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轻脱
(屣)于千乘。”屣,鞋。
[7]远谬推恩:是说远推袭封之恩而误。
[8]近萃庸薄:是说贲将袭封之恩让于蓁。萃,聚。庸薄,平庸浅薄之人,此是蓁自谓谦辞。
[9]能以国让:《春秋左传·僖公八年》:“能以国让,仁孰大焉?”
【翻译】
臣褚蓁奏言:昨日被司徒以符相召,向臣传达了陛下的圣旨,恩准臣兄贲的请求,以臣袭父所封南康郡公。从此臣靠祖先的功勋可以出入宫门,并拥有大量赏赐的封地。而兄贲的确是正当年长又有德,可以于父死之后承继家业。但是他深以止足为鉴,轻视千乘之封如脱屣,于是才错误地远推此恩,使其及于庸薄之人,能以郡国相让,大义应归于兄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