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朕本自诸生[1],弱龄有志[2],闭户自精,开卷独得[3]。九流、七略[4],颇常观览[5];六艺百家[6],庶非墙面[7]。虽一日万机[8],早朝晏罢[9],听览之暇,三余靡失[10]。上之化下,草偃风从[11],惟此虚寡[12],弗能动俗[13]。昔紫衣贱服[14],犹化齐风[15],长缨鄙好,且变邹俗[16]。虽德惭往贤[17],业优前事[18],且夫搢绅道行[19],禄利然也[20]。朕倾心骏骨[21],非惧真龙[22],辎
青紫,如拾地芥[23]。而惰游废业[24],十室而九,鸣鸟蔑闻[25],《子衿》不作[26]。弘奖之路[27],斯既然矣[28]。犹其寂寞,应有良规[29]。
【注释】
[1]本自诸生:出自诸书生之中。
[2]弱龄:少时。按,姚思廉《梁书·武帝纪》曰:“高祖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。生而有奇异,两骻骈骨,顶上隆起,有文在右手曰‘武’。帝及长,博学多通,好筹略,有文武才干。时流名辈咸推许焉!”“俭一见深相器异,谓庐江何宪曰:‘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,出此则贵不可言。’”
[3]“闭户”二句:谓梁武帝少时精专于学,开书卷而独得其趣。
[4]九流:儒家流、道家流、阴阳家流、法家流、名家流、墨家流、纵横家流、杂家流、农家流。流,派。七略:《汉书·艺文志》曰:“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,故有辑略,有六艺略,有诸子略,有诗赋略,有兵书略,有数术略,有方技略。”
[5]颇:《尔雅》:“颇,少也。”
[6]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种科目。百家:指诸子。李周翰注:“诸子凡有一百八十九家。言百,举其大数。”
[7]庶:近。墙面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?”言不学二南,犹如面向墙而无所见者。
[8]一日万机:言帝王日常所理之纷繁政务。亦作“万几”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兢兢业业,一日二日万几。”传:“几,微也。言当戒惧万事之微。”颜师古解为帝王当戒慎危惧,以理万事之机。
[9]早朝晏罢:上朝早而退罢晚,言政务繁忙。晏,晚。
[10]三余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肃传》:“颇传于世。”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(董)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。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后以“三余”泛指空闲时间。
[11]草偃风从:如草之偃卧,必从于风。草偃,草倒伏。
[12]惟:此武帝自谓之词。虚寡:好学虚心,常以所得者少。
[13]动俗:改变时俗。
[14]紫衣贱服:李善注引《韩非子·外储说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紫服。当时十素不得一紫,公患之;告管仲,管仲曰:‘君欲止之,何不自诫勿衣也。谓左右曰甚恶紫臭。’公曰:‘诺。’于是郎中莫衣紫。其明日国中莫有衣紫;三日,境内莫衣紫也。”
[15]齐风:指春秋时齐国的风气。
[16]“长缨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韩非子·外储说》: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甚贵,邹君患之,问左右,左右对曰:‘君好服之,百姓亦多服,故贵。’邹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鄙好,厌恶和爱好。
[17]德惭往贤:德薄于往贤。武帝谦辞。
[18]业优前事:帝业优于前事。
[19]搢绅:官宦之服饰。道行:此道之所行。
[20]禄利然也:以禄利使之然。
[21]倾心骏骨:李善注引《新序》曰:“郭隗谓燕王曰:‘古之君有以千金市千里马者,三年不得。人请求之,三月得马,已死矣。买其骨以五百金。君大怒之,人曰:死马骨且市之,况生马乎?天下必以王为好马矣!’于是不能期年,千里马至者二。今王诚愿致士,请从隗始。隗且见事,况贤者乎?”
[22]非惧真龙: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叶(shè)公子公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”
[23]“辎
(zī píng)”二句:谓好学,明于经术,以取贵位之服如车载之多;取之易,又如捡芥草。辎、
,辎车、
车。皆为有障蔽之车。青紫,贵位之服。地芥,地上小草。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:“士病不明经术,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”
[24]惰游废业:言学者懒惰嬉戏而学业荒废。
[25]鸣鸟蔑闻:李善注:“言古者收教不及于道者,故天下太平而凤凰至。”凤凰既不至,言今人不勤勉好学。鸣鸟,凤凰。蔑,无。
[26]《子衿》不作:《子衿》,《诗经·郑风》篇名。学校废,则作《子衿》以刺之,而人感思学,今则不然。言今不如古。
[27]弘奖:大劝。
[28]斯既然矣:犹如此。
[29]“犹其”二句:谓寂寞之中,必出良谋,即道生寂寞。良规,良策。
【翻译】
问:
我原本是读书人出身,少年时便有远大志向,闭门研读,开卷有得。九流、七略都有所浏览;六艺、诸子无所不读。纵然日理万机,政务繁忙,处理国事之余,也无所闲暇。上行下效,风靡草从,如此勤于学业,也改变不了世俗之风。从前,齐桓公变服紫之好,改变了齐国的民风;邹君自断长缨,转变了邹国的习俗。我虽然修德不如前贤,但帝业不逊先人。而且此风之消长,应随利禄而浮沉。我全心全意推尊贤才,并无叶公好龙之意,凡好学明经之士,都能于俯仰之间得到高官厚禄。而现今懒惰成性,荒废学业者,十有其九,凤凰不至,读书人今不如昔。奖掖劝进之道,已如上述。道生寂寞,想必列位应有良谋。
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