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朕立谏鼓、设谤木,于兹三年矣。比虽辐凑阙下,多非政要;日伏青蒲,罕能切直。将齐季多讳,风流遂往。将谓朕空然慕古,虚受弗弘。然自君临万宇,介在民上,何尝以一言失旨,转徙朔方;睚眦有违,论输左校,而使直臣杜口,忠谠路绝?将恐弘长之道,别有未周。悉意以陈,极言无隐。

【原文】

朕立谏鼓、设谤木,于兹三年矣[1]。比虽辐凑阙下[2],多非政要[3];日伏青蒲[4],罕能切直[5]。将齐季多讳[6],风流遂往[7]。将谓朕空然慕古,虚受弗弘[8]。然自君临万宇[9],介在民上[10],何尝以一言失旨,转徙朔方[11];睚眦有违[12],论输左校[13],而使直臣杜口[14],忠谠路绝[15]?将恐弘长之道[16],别有未周[17]。悉意以陈,极言无隐[18]

【注释】

[1]“朕立”二句:立谏鼓,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之鼓。《管子·桓公问》:“舜有告善之旌,而主不蔽也;禹立谏鼓于朝,而备讯矣。”设谤木,相传尧立进善之旌、诽谤之木,政有缺失,民得书于木。按,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天监元年(502)癸酉,诏曰:“商俗甫移,遗风尚炽;下不上达,由来远矣。升中驭索,增其懔然。可于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。若肉食莫言,山阿欲有横议,投谤木函。若从我江、汉,功在可策,犀兕徒弊,龙蛇方县;次身才高妙,摈压莫通,怀傅、吕之术,抱屈、贾之叹,其理有皦然,受困包匦;夫大政侵小,豪门陵贱,四民已穷,九重莫达。若欲自申,并可投肺石函。”天监元年设谤木肺石,至天监三年,故曰“三年矣”。

[2]辐凑:本言车辐集中于轴心,此言谏人多。阙下:本指宫阙之下。此指朝廷或皇帝。

[3]政要:施政的要领。

[4]青蒲:青色的蒲团。《汉书·史丹传》:“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。侯上间独寝时,丹直入卧内,顿首伏青蒲上。”注引应劭曰:“以青规地曰青蒲,自非皇后不得至此。”

[5]切直:切中关键。

[6]将:且。多讳:《老子》五十七章:“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。”

[7]风流遂往:谓立谏鼓、设谤木,鼓励提意见的措施,这种风气流移而不存。

[8]虚受弗弘:虚心受物而不弘扬光大。

[9]宇:国。

[10]介:独。

[11]“何尝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后汉书》曰:“蔡邕上疏,帝览而叹息,因起更衣,曹节于后窃视之,悉宣语左右,事遂漏露。程璜遂使人飞章言邕,于是下邕洛阳狱。诏减死一等,与家族髠(kūn)钳,徙朔方。诏不得以赦令除也。”徙,迁。朔方,北方。

[12]睚眦(yá zì):怒目而视,借指小怨小忿。眦,亦作“眥”。

[13]论输:罚罪而处以劳役。左校:官署名。秦及汉初置左、右、前、后、中五校令。后只设左、右校令。晋左、右校属少府,南朝宋以后并有左校令丞。凡大臣犯法,常遣送左校劳作。

[14]直臣:能直言相谏之臣。杜:绝。

[15]忠谠(dǎnɡ):忠正。

[16]将:语词。恐:惧。弘长:大长。

[17]别有未周:有所未妥。

[18]“悉意”二句:谓尽意而言,不必有所隐。

【翻译】

问:

我立谏鼓、设谤木,已有三年了。前来提意见的人虽然不少,但所言大多不关政要;伏首朝廷的也不乏其人,却很少有人提的建议切中要害。自从齐朝以来,此风日消。也许有人会说我沽名钓誉,虚张声势。然而我统治天下,高居万民之上,什么时候因一言之差而将人发配充军,什么时候因小怒小忿而处以苦役,竟然使耿直之臣缄口不言,忠正之辞从此无闻?我担心长此以往,恐后患无穷。希望你们能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