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由伪新之九庙,夸宗虞而祖黄。驱吁嗟而妖临,搜佞哀以拜郎。诵六艺以饰奸,焚《诗》《书》而面墙。心不则于德义,虽异术而同亡。

【原文】

由伪新之九庙[1],夸宗虞而祖黄[2]。驱吁嗟而妖临,搜佞哀以拜郎[3]。诵六艺以饰奸[4],焚《诗》《书》而面墙[5]。心不则于德义,虽异术而同亡[6]

【注释】

[1]伪新:指王莽所建之伪朝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载,王莽“即真天子位,定有天下之号曰新”。九庙:王莽听取张邯之言,乃起九庙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九庙:一曰黄帝太初祖庙,二曰帝虞始祖昭庙,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,四曰齐敬王世祖昭庙,五曰济北愍王王祖穆庙……六曰济南伯王尊祢昭庙,七曰元城孺王尊祢穆庙,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,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。”

[2]宗虞而祖黄:指王莽以黄帝、虞舜为远祖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惟王氏,虞帝之后也,出自帝喾……虞帝之先,受姓曰姚,其在陶唐曰妫,在周曰陈,在齐曰田,在济南曰王。予伏念皇初祖考黄帝,皇始祖考虞帝,以宗祀于明堂,宜序于祖宗之亲庙……姚、妫、陈、田、王氏凡五姓者,皆黄、虞苗裔,予之同族也。”

[3]“驱吁嗟”二句:言天下大乱后,王莽听信崔发之言,率众向上天呼告哭诉,作告天策自陈功劳,祈祷上天助其平乱除灾。众人中有能哭得哀切的,就拜为郎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析人邓晔、于匡起兵南乡百余人……西拔湖。莽愈忧,不知所出。崔发言:‘《周礼》及《春秋左氏》,国有大灾,则哭以厌之,故《易》称“先号咷而后笑”。宜吁嗟告天以求救。’莽自知败,乃率群臣至南郊,陈其符命本末,仰天曰:‘皇天既命授臣莽,何不殄灭众贼?即令臣莽非是,愿下雷霆诛臣。’因搏心大哭,气尽,伏而叩头。又作告天策,自陈功劳千余言。诸生小民会旦夕哭,为设飧粥,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,除以为郎,至五千余人。”吁嗟,忧叹呼唤。妖临,为除灾而哭泣。临,哭。佞哀,谓逢迎讨好,哭泣哀切的人。

[4]诵六艺:《汉书·王莽传》载,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,秩以大夫。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、谏议、《六经》祭酒各一人。凡九祭酒,秩上卿。琅邪左咸为讲《春秋》、颍川满昌为讲《诗》、长安国由为讲《易》、平阳唐昌为讲《书》、沛郡陈咸为讲《礼》、崔发为讲《乐》祭酒。

[5]面墙:喻不学,如面墙而立,一无所见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蔡沈注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,必无所见,而举措烦扰。”

[6]异术而同亡:谓王莽改制,但仍与秦一样覆亡。《汉书·王莽传赞》:“昔秦燔《诗》《书》以立私议,莽诵六艺以文奸言。同归殊涂,俱用灭亡。”

【翻译】

经由王莽新朝所建之九庙,尊黄帝为祖而奉虞舜为宗。临难时驱众哀号哭诉向天求救,搜求哭诉哀切者拜为郎。王莽假借讲诵六经,用以掩饰其狼子野心;始皇把《诗》《书》全都烧毁,使人如面墙不识一文。内心不以德义为准则,即使方法有别而速亡则同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