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当光武之蒙尘[1],致王诛于赤眉[2]。异奉辞以伐罪[3],初垂翅于回溪[4]。不尤眚以掩德[5],终奋翼而高挥[6]。建佐命之元勋[7],振皇纲而更维[8]。
【注释】
[1]光武:东汉光武帝刘秀。蒙尘:被尘土所蒙,以喻帝王被迫流亡或受困辱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天子蒙尘于外。”此当泛指光武遭西汉末之乱世。
[2]致王诛于赤眉:此指光武帝讨伐赤眉军。王诛,指天子的讨伐。赤眉,李善注:“《东观汉记》曰:‘樊崇欲与王莽战,恐其众与莽兵乱,乃皆朱其眉,以相别识,由是号曰赤眉。’”
[3]异奉辞以伐罪:冯异奉光武之命讨伐暴乱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载,建武二年(26)之时,“赤眉、延岑暴乱三辅,郡县大姓各拥兵众,大司徒邓禹不能定,乃遣异代禹讨之……敕异曰:‘三辅遭王莽、更始之乱,重以赤眉、延岑之酷,元元涂炭,无所依诉。今之征伐,非必略地屠城,要在平定安集之耳。诸将非不健斗,然好掳掠。卿本能御吏士,念自修敕,无为郡县所苦。’异顿首受命,引而西,所至皆布威信。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,皆率众降异”。
[4]初垂翅于回溪:指冯异败走回溪阪之事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载,建武三年(27)春,光武帝拜冯异为征西大将军。邓禹、邓弘邀冯异共攻赤眉。冯异劝说邓禹二人从光武之计,共向西击,二人不从,结果为赤眉军大败,“死伤者三千余人。禹得脱归宜阳。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,与麾下数人归营。复坚壁,收其散卒。招集诸营保数万人,与贼约期会战”。垂翅,折翼。比喻损兵折将。
[5]不尤眚(shěng)以掩德:《春秋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载秦伯曰: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尤,责怪。眚,过错。此指光武帝不追究冯异兵败之事。
[6]终奋翼而高挥:指冯异大破赤眉军于渑池事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(异)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,伏于道侧……贼遂悉众攻异,异乃纵兵大战。日昃,贼气衰,伏兵卒起,衣服相乱,赤眉不复识别,众遂惊溃。追击,大破于崤底,降男女八万人。余众尚十余万,东走宜阳降。玺书劳异曰:‘赤眉破平,士吏劳苦,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’”奋翼,鼓起翅膀。挥,通“翚”,飞。
[7]佐命:古代建立新王朝的帝王,都自谓承天受命,故称辅助建立新王朝的功臣为佐命。李陵《报苏武书》:“佐命立功之士。”元勋(xūn):首功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载光武诏书曰:“方论功赏,以答大勋。”
[8]皇纲:封建帝王统治天下的纪纲。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廓帝纮,恢皇纲。”维:《周礼·大司马》:“建牧立监,以维邦国。”郑玄注:“维,犹连结也。”纲与维,作名词,意义相同。
【翻译】
想起汉光武曾受兵乱之苦,以天子之命出兵诛讨赤眉军。冯异捧着光武敕令兴师伐罪,开始时受挫败退居回溪岭。刘秀不咎其小过掩其功德,冯异终于展翅高飞获全胜。辅佐光武建立了头等功勋,使皇纲重振而法度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