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今大王还兵疾归,尚得十半。不然,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,赫然加怒,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,袭大王之都;鲁东海绝吴之饷道;梁王饰车骑,习战射,积粟固守,以逼荥阳,待吴之饥。大王虽欲反都,亦不得已。夫三淮南之计,不负其约,齐王杀身以灭其迹,四国不得出兵其郡,赵囚邯郸,此不可掩,亦已明矣。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,而制于十里之内矣。张、韩将北地,弓高宿左右,兵不得下壁,军不得太息。臣窃哀之,愿大王熟察焉。

【原文】

今大王还兵疾归,尚得十半[1]。不然,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[2],赫然加怒[3],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[4],袭大王之都;鲁东海绝吴之饷道[5];梁王饰车骑[6],习战射,积粟固守,以逼荥阳[7],待吴之饥。大王虽欲反都,亦不得已。夫三淮南之计,不负其约[8],齐王杀身以灭其迹[9],四国不得出兵其郡[10],赵囚邯郸[11],此不可掩[12],亦已明矣。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,而制于十里之内矣[13]。张、韩将北地[14],弓高宿左右[15],兵不得下壁[16],军不得太息[17]。臣窃哀之,愿大王熟察焉[18]

【注释】

[1]十半: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十分之中可冀五分无患,故云尚得十半。”

[2]吞天下之心:并吞天下的野心。

[3]赫然加怒:勃然加怒。

[4]羽林黄头:指习水战者。

[5]鲁东海绝吴之饷道:李善注:“吴饷军自海入河,故命鲁国入东海郡,以绝其道也。”

[6]饰:整治。

[7]荥阳:地名。在今荥阳东北部。

[8]“夫三淮南”二句:吴楚反,皆守约不从。

[9]齐王杀身以灭其迹:《汉书》注引晋灼曰:“齐孝王将闾也。吴、楚反,坚守距三国。后栾布闻齐初与三国有谋,欲伐之,王惧自杀。”颜师古曰:“《齐王传》云吴、楚已平,齐王乃自杀,今此枚乘谏书即已称之。二传不同,当有误者。”

[10]四国:《汉书》注引晋灼曰:“胶东、胶西、济南、淄川王也。发兵应吴、楚,皆见诛。”

[11]赵囚邯郸:《汉书》注引应劭曰:“汉将郦寄围赵王于邯郸,与囚无异。”

[12]掩:匿。

[13]“今大王”二句:李善注引张晏曰:“吴地方千里,梁下屯兵方十里,言王必见制于此地。”

[14]张、韩: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韩安国……事梁孝王,为中大夫。吴、楚反时,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……张羽力战,安国持重,以故吴不能过梁。”将北地:言将兵在吴军之北地。

[15]弓高宿左右:言弓高所将之兵屯止于吴军左右。

[16]壁:营垒。

[17]太息:大声叹息。

[18]熟:精审。

【翻译】

而今大王如能还兵速归,十分之中尚可希望得五分的安全。不然的话,汉王知道吴国有并吞天下的野心,勃然加怒,派遣熟悉水战的羽林黄头郎沿长江而下,袭击大王的国都;又派遣鲁王的军队进入东海郡截断吴国的粮道;梁王整治车骑,熟悉车战远射,积粟坚守,以此逼迫荥阳,等待吴军的断粮挨饥。到时候大王即使想返回国都,也不可行了。淮南王三子的援吴之计因不敢违背汉约而废弃,齐王自杀以消除叛汉的踪迹,四国不得从其郡出兵,赵王被囚禁在邯郸,这些事实不可掩匿,也业已彰著天下了。大王已经失去了千里的诸侯之国,而将被控制在十里的范围之内。张羽、韩安国一定会率兵控制吴军北面的地盘,弓高一定会屯兵在吴军的左右,以致吴军不能走下营垒,不敢大声叹息。臣下暗自为这样的结局而哀伤,希望大王能精审地明察这些情况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