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臣闻得全者昌,失全者亡。舜无立锥之地,以有天下;禹无十户之聚,以王诸侯;汤、武之土不过百里,上不绝三光之明,下不伤百姓之心者,有王术也。故父子之道,天性也;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则事无遗策,功流万世。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,惟大王少加意,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。

【原文】

臣闻得全者昌,失全者亡[1]。舜无立锥之地[2],以有天下;禹无十户之聚[3],以王诸侯;汤、武之土不过百里[4],上不绝三光之明[5],下不伤百姓之心者,有王术也。故父子之道,天性也[6];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则事无遗策,功流万世。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,惟大王少加意,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[7]

【注释】

[1]“臣闻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史记》淳于髡说邹忌:“子曰:得全全昌,失全全亡。”《汉书》本传引作“得全者全昌,失全者全亡”。全,本义指纯玉。引申为纯道、纯德。

[2]舜:古代圣君,五帝之一。立锥之地:指地之微。锥,钻孔的工具。

[3]禹:夏代开国的明君。

[4]汤、武:商、周的开国明君。

[5]三光:日、月、星。

[6]“故父子”二句:言父子、君臣,其义一也。

[7]恻怛(dá):同情,哀怜。

【翻译】

臣下听说得道的人昌盛,失道的人消亡。舜最初没有立锥之地,最终却拥有天下;禹最初没有十户人家的村落,最终却称王诸侯;商汤、周武的土地没有超过方圆百里,上感天象使日、月、星辰光明不绝,下怀百姓不损伤他们的心意,这是因为汤、武据有王道。所以君臣之道一如父子之道,都出自天然的本性;忠臣如能不躲避重刑诛杀的危险而直率谏议的话,那么凡事就不会有失策,君王的功绩便可流传万世。臣下枚乘甘愿剖开腹心以死效忠,只是希望大王能对臣下的谏言稍微加以体谅与同情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