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驱马陟阴山,山高马不前。

【原文】

驱马陟阴山[1],山高马不前。

往问阴山候[2],劲虏在燕然[3]

戎车无停轨[4],旌旆屡徂迁[5]

仰凭积雪岩[6],俯涉坚冰川。

冬来秋未反[7],去家邈以绵[8]

猃狁亮未夷[9],征人岂徒旋?

末德争先鸣[10],凶器无两全[11]

师克薄赏行[12],军没微躯捐[13]

将遵甘陈迹[14],收功单于旃[15]

振旅劳归士[16],受爵槁街传[17]

【注释】

[1]陟:登。阴山:山名。起于河套西北,绵亘于今内蒙古南境一带,为古代边陲。

[2]候:候官,负责管理斥候即侦察兵的军官。

[3]燕然:山名。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。东汉时,窦宪率军出塞大破北匈奴,登燕然山刻石纪功。

[4]戎车:战车。轨:本指车两轮间的距离。此指轨道、道路。

[5]旌旆(pèi):旌旗。借指军队。徂(cú)迁:迁移,变化。谓被山阻挡而改变进军路线。

[6]凭:靠着。

[7]反:同“返”。

[8]邈:遥远。绵:长久。

[9]猃狁(xiǎn yǔn):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。这里泛指入侵的敌人。亮:通“谅”,诚然,确实。夷:平,平定。

[10]末德:德之末者,谓道德衰微。指战争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三军五兵之运,德之末也。”

[11]凶器:古称兵器为凶器。《国语·越语》:“兵者,凶器也;争者,事之末也。”无两全:谓不可能同时保住敌我双方。

[12]克:战胜。行:颁,给予。

[13]没:被消灭。

[14]遵:循,沿着。甘陈:指西汉时的甘延寿和陈汤。甘延寿,字君况。善骑射,有材力。元帝时,任西域都护。陈汤,字子公。博达有文才,多策谋,善建奇功。元帝时出任西域副校尉。时匈奴郅支单于攻掠乌孙、大宛等国,威胁西域,甘延寿和陈汤共率兵至康居(约今巴尔喀什湖、咸海之间),攻杀郅支单于,甘延寿封义成侯,陈汤封关内侯。迹:业绩。

[15]收功单于旃(zhān):谓夺得单于的旌旗。收功,获取功绩。单于,匈奴君主的称号。旃,旌旗。

[16]振旅:整顿部队。劳:慰劳。

[17]槁街:汉时长安街名。当时属国邸第皆建于此。

【翻译】

鞭驱战马攀登阴山,山峰高峻战马不前。

往前询问阴山候官,回说强敌正在燕然。

战车无路难以停放,部队受阻一再改线。

仰面靠着积雪山岩,低头过河水冻冰坚。

去冬前来今秋未返,离开家乡又久又远。

入侵之敌还没消灭,战士哪能空手而还?

战争之事旨在争胜,干戈一动哪得两全。

打了胜仗赏赐微薄,打了败仗把贱躯献。

将要遵循甘、陈业绩,降服单于立功阵前。

胜利归来慰劳将士,接受封爵扬名长安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