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或清虚以婉约,每除烦而去滥[1]。阙大羹之遗味[2],同朱弦之清氾[3]。虽一唱而三叹,固既雅而不艳[4]。
【注释】
[1]“或清虚”二句:剪除浮辞,芜秽不生,则文自清虚婉约。
[2]阙大羹之遗味:言文少质多,比之太羹,尚阙余味,质之甚。阙,缺。大羹,太羹,肉汁不调五味者。遗,余。
[3]朱弦:琴弦之红色者。清氾:不繁密,古乐之质朴似之。氾,散。
[4]“虽一唱”二句:李善注:“言作文之体,必须文质相半,雅艳相资,今文少而质多,故既雅而不艳。比之大羹而阙其余味,方之古乐而同清氾,言质之甚也。”
【翻译】
如果文章写得清和简约,行文时往往就会删繁去滥。犹如缺少太羹肉汁般的回味,又像弦索丁丁平正而散淡。虽然一唱三叹余音在耳,总嫌古朴有余而不丽不艳。